經文:太27:45-54;詩22篇;結37章;來10:19-20;亞14:4


  今天我們要交通到一段頗為嚇人的經文,除了「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太27:51) 外,其餘的事就只是馬太福音獨有的了。並且這段經文引用了兩段舊約經文,也是我們需要研讀,才可以明白今天要交通的經文。

 

一、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

  當主被掛在十架上,正午至下午三點鐘(和修),「耶穌大聲喊着說:『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太27:46) 這是引用詩篇22篇的話,這詩指出主在十架上的經歷,甚至微小至「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裏衣拈鬮」(詩22:18) 也經載於經中。並且神最終「沒有向他掩面」(詩22:24),當一切事成就,「地的四極都要想念耶和華,並且歸順他;列國的萬族都要在你面前敬拜。」(詩22:27) 這詩的完結指出「言明這事是他所行的。」所以主引用這經文就是要人知道祂的死是神的安排,並不是仇敵得勝,而是主成就了神的旨意。

 

二、看哪!主的死帶來七事

  中文聖經譯作「忽然」(太27:51) 原文是ἰδού(idou),就是「看哪!」的意思,表明神要我們留意以下所發生的事。在51至53這三節經文中,出現了七次καὶ(kai)字,將主死後所發生的事分為七個段落。如果我們將這段經文與以西結書37章平原骸骨復活之事相互參考,可以看見這兩段經文正是指向同一事件,發生在主死而復活之後。

 

三、殿裏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

  主的死帶來第一件發生的事,就是殿裏的幔子裂開,希伯來書指出這幔子就是主的身體。聖殿的幔子裂開成就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一面是人可以來到神的面前,另一方面也代表着神可以來到人間。所以下文的地震及磐石崩裂,表明神的臨在,也就是舊約中所記述耶和華的日子。所以主的死打開了那末世耶和華的日子,指出我們已活在那末世的新時代。

 

四、墳墓開了已睡聖徒的身體起來

  撒迦利亞書指出那要來的彌賽亞會腳站在橄欖山上,以至橄欖山從中間分裂。今天耶路撒冷與橄欖山之間的汲淪溪是大衛王室墓園的所在,也有撒迦利亞的墓及極多猶太人墓地的所在。若這裏地大震動以致墳墓開了,內中骸骨的顯露就像以西結書中平原的場景。當日神問以西結說:「這些骸骨能復活嗎?」以西結的回應是:「主耶和華啊,你是知道的。」(結37:3) 當然神有能力使這些骸骨復活,但以西結不知神的旨意會否使這些骸骨復活,所以以西結說:「你是知道的。」當然以西結不知道這骸骨的復活是要藉着神兒子的死才能成就的。

 

五、以西結書平原骸骨復活的成就

  神先給這些「骸骨上有筋,也長了肉,又有皮遮蔽其上,只是還沒有氣息。」(結37:8) 對照主死時那些「已睡聖徒的身體多有起來的」,要「到耶穌復活以後,他們從墳墓裏出來。」(太27:52) 以西結書及馬太福音同樣指出,這些骸骨復活後進入以色列的聖城向人顯現,表明主的死帶給人復活的盼望。本來骸骨是沒有盼望的,是死到了極點,但神愛世人,甚至犧牲他的獨生兒子耶穌基督,因基督的死而復活,給那些如骸骨的我們,帶來永生的盼望。

 

六、外邦人對神榮耀的認識

  以西結書37章以「外邦人就必知道我是叫以色列成為聖的耶和華」(結37:28) 作結,馬太福音指出當時羅馬百夫長和一同看守耶穌的外邦人宣認「這真是神的兒子了!」(結27:54) 以西結書並非結束於37章,但之後便是難明的末後聖殿的啟示,最後以新天新地作結。主的死開啟了末世,使我們進到以西結的啟示中,我們要如何的預備自己,迎接主的再來。


問題思想:

  1. 主死在十架上時末世已經展開,現在我們只是等候主第二次的再來,這對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
  2. 主的復活帶給我們永生,我們是活像死人呢?還是像個有永生的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