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創22:1-19
詩歌:320首
基督徒是從信以至於信,信心的歷程叫我們生命能長大。今天我們從亞伯拉罕的經歷中看信心的功課,叫我們的信心帶給我們以及我們身邊的人祝福。亦藉着這些經歷,叫我們看見神的名是何等「廣大泱漭」。從獻以撒的故事中,看出亞伯拉罕的信心有以下六大點。
一、神吩咐獻以撒,不明白仍相信(22:1-2)(來11:17)
a) 這些事以後:神陶造人(羅8:28-30)
若我們只看獻以撒單一事件,或會覺得亞伯拉罕本身對神真的很有信心,很了不起。但是「這些事以後」(22:1) 告訴我們,在這之前他經歷了很多事情(從12章起),反映神不斷陶造他、訓練他。神同樣也是不斷訓練我們,「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 神雖然預定我們得榮耀(羅8:30),但過程中必須要像耶穌基督,所以神藉每一件事來模造我們像耶穌。
b) 神的試驗並非要絆倒我們
22章1節「試驗」一詞,英文翻作「Test」,就如學校的「測驗」。但神卻不是要我們不合格(Fail) 或絆倒我們,相反,乃是要成全我們。所以,若我們遇有難處時,當想到事情背後是誰安排、容許,便會因信心而獻上讚美。
c) 試驗甚麼?敬畏神的心、信心、神的地位(價值)
神試驗亞伯拉罕,乃是試驗他對神的心,看看神在他身上的價值如何。我們為他人做事,都會視乎他在我們心中的價值地位而有不同,越重要的,我們更願意付出更多。神要試驗亞伯拉罕心中,是神重要還是兒子以撒重要。
d) 可能有好多疑問
於亞伯拉罕而言,他等了25年(75-100歲),神才把以撒賜給他,是神所祝福的,也是為榮耀神的旨意。但為何現在又收回?若換轉是我們,今天我們手上有的,不論物質上、屬靈上以至健康、時間、家庭、服事機會、能力、果效等,也是神給我們的。神為何會收回?我們會否有質疑神「是而又非」?祢的旨意有變?又或懷疑自己的生活上是否出問題,而遭神懲罰收回?
獻以撒是在22章,前一章(21章)記載亞伯拉罕在別是巴過寄居、帳棚的生活,也是求告神明的生活。表明他過的是合乎神心意的生活,絕不是他出了問題。但為何要「收回」?
約伯記第一章記載約伯也是受神所稱讚,讚他敬畏神,也受神大大的祝福(財富、兒女)。但一夜間,所有物質上的(牛羊、僕人、兒女)都消失了,甚至連健康也沒有了(生了毒瘡, 伯2:7)。雖然如此,但約伯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在這一切的事上約伯並不犯罪。」(伯1:21-22)
再者,一向都是用牲畜獻燔祭,從未用人作祭牲獻上。獻以撒一事,實在不禁使人產生許多疑問。
e) 保羅及主耶穌的境況:祢的美意本是如此
到新約期間,保羅在晚年所寫提摩太後書也寫了「凡在亞細亞的人都離棄我」(提後1:15)。以弗所是亞細亞最大的城市,也留了三年多的時間栽培他們。但這時,他們也離棄保羅,保羅作工的果效也沒有了。若換着是你,會否對神有疑問:「為何這班弟兄姊妹離開?這班人不是神給的麼?」不獨是弟兄姊妹,到了第4章10節,甚至連同工也離開了(「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 甚至連主耶穌在地上走遍各城親自傳福音,但「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太11:20)。但過幾節,耶穌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太11:25-26) 連耶穌傳福音,也無人相信,但祂也沒有問「為何」,保羅沒有問,亞伯拉罕也沒有問。
有一位初信弟兄,信主不久便確診患上癌症第四期,但他沒有問為何,也沒有跌倒捨棄信仰(但家人仍是拜偶像的),並帶來很多祝福。
f) 對神有簡單的信心:不需解釋的信心
保羅、亞伯拉罕同樣對神有着簡單的信心,是不需解釋的信心。就如我們訓練嬰孩,我們也不會把道理講給他聽,只是繼續訓練,直至成功為止,我們便歡喜快樂。同樣,神也是這樣訓練我們要有不需要解釋的信。
g) 誰最重要?
神在22章2節有3個片語:「你的」、「你獨生的」、「你所愛的」形容亞伯拉罕與以撒的關係,即是他們有最深的感情。但神要查看在亞伯拉罕心中,這最深的感情重要,還是神重要。
二、真正的信心帶出順服(22:3-6)
a) 順服,沒有問原因
亞伯拉罕從沒有問原因。
b) 是立時的,沒有講條件的,不是敷衍的
經文記載神吩咐亞伯拉罕獻以撒後,他便「清早起來」(22:3),看出他沒有耽延,並照神吩咐去預備燔祭所需的:「劈好了燔祭的柴」(22:3)、「拿着火與刀」(22:6)。若換着是我們,可能用劈柴為理由拖延時間,再看看神會否回心轉意。反映出他一心遵行神的吩咐。
當他遠遠望見獻祭的地方,便吩咐僕人停下來,不與自己同往,為的是避免僕人在獻以撒時有攔阻,免去節外生枝。可見他一心信服,便信服到底!
c) 經過時間考驗
再者,他的信服是經過時間的考驗:「三日」(22:4)。我們的信心在第一天或許仍能維持,到第二天,或許仇敵讓我們心裏充疑惑:「是否自己誤會了神的意思麼?或許再需禱告清楚。」所以,「三日」反映出亞伯拉罕的信服是真信服。
三、超越死亡的信心(22:5-10)
a) 父子感情
這6節經文(22:5-10)是父子的對答,反映出他們有很深的感情。
b) 以撒也絕對順服
以撒已不是兒童,已可以背柴上山,或許他會問,明明有僕人、有驢,為何要自己背柴?但以撒絕對順服。雖然父親說神會預備祭牲,但一路也見不到。甚至到了山頂,柴放好了,父親把以撒放在柴上。在這刻生死存亡之時,以撒也沒有反抗,也是順服。
c) 相信父親
以撒順服不反抗,反映他相信父親的說話:「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22:8) 正如耶穌基督順服父神一樣,祂沒有差派十二營天使來救祂。
d) 神必自己預備:向神信心
雖說「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但亞伯拉罕舉刀前,仍未見有任何祭牲(之前三天路程也見不到)。換着是我們,我們仍會舉刀嗎?但亞伯拉罕舉刀,反映出他對神的信心,凡神所說的,他就絕對的相信。
e) 信心叫人在環境中,看見神必預備,仍能敬拜神
現實中,亞伯拉罕直至舉刀前,雖然沒有遇見祭牲,但他憑信心對僕人說:「我與童子往那裏去拜一拜」(22:5)。「拜一拜」就是敬拜的意思。信心叫人在艱難中仍能敬拜神。
f) 伸手舉刀,在他心中,以撒已經死了獻了
雖然,亞伯拉罕在舉刀之時,神突然叫停而沒有殺以撒,但其實在他心中,兒子以撒其實已死。所以希伯來書11章19節說:「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g) 超越死亡的信心
在亞伯拉罕心中,以撒已經獻給了神。因為他信:「神還能叫人從死裏復活」(來11:19)。正如亞伯「因着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來11:4)。亞伯獻羊羔,討神喜悅,他過的是信心獻祭的生活。但神有沒有祝福他呢?他竟被哥哥該隱所殺!我們會問,何解神這樣對待亞伯呢?不應該留着他,大大使用他麼?但希伯來書說:「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來11:4) 其實神一直用亞伯,到今天仍在用他:「仍舊說話」!用他向我們說話。這是甚麼的信心?是越過死亡的信心。
曾有一位有服事的姊妹突然患癌病,雖然全教會多人逼切為她禱告,可是神沒有垂聽禱告,她仍舊離世。就在親人執拾遺物時,發現了她的禱告簿,簿上寫有她禱告過的姊妹的名字。這些名字正是她在患癌之時寫的。說明在這艱難的日子中,她仍舊為他人禱告,這實使人安慰。雖然她死了,但仍舊藉這事向弟兄姊妹說話。這也是越過死亡的信心。
神不一定照我們的計劃去實行,但仍會使用我們。逆境變為順境,是神祝福我們。即使逆境不變,神仍可使用我們的。這就是越過死亡的信心。
四、真的敬畏:以神為神(22:11-12)
a) 亞伯拉罕敬畏:尊重/遵行神話, 以神為神(22:12,31:42,31:53,42:18)
這些經文告訴我們何謂真正的敬畏。亞伯拉罕的敬畏就是尊重及遵行神的話,是以神為神。我們有沒有以神為神,還是以神為「有求必應」的神麼?真正的以神為神,就是「主,祢若願意,主,祢醫我。」就是把需要告訴主,把主權交給神,絕不是吩咐神,祂便會負責。這也是「先求神的國、神的義」。
聖經中,首次出現「敬畏」一詞,就是在這裏(22:12)。這個詞在創世記中共出現了四次。第一次是神指着亞伯拉罕說的;第二次是兒子以撒說的;第三次是孫兒雅各說的;第四次是曾孫約瑟說的。即是四次指着四代人:第一個「敬畏」不是講的,是活出來的;第二個敬畏是因為父親的敬畏,所以以撒也敬畏;第三個敬畏是因着祖父亞伯拉罕敬畏而敬畏;而曾孫約瑟也說:「我是敬畏神的」(42:18)。敬畏不是單在口中,乃是見於行為中,這樣就能影響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
b) 不為自己留下甚麼
亞伯拉罕捨下兒子獻給神,就好像「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羅8:32)。他為何能如此敬畏?是源於他對神的信心,而信心則源自於別是巴的生活,就是在前一章的經文:「在別是巴栽上一棵垂絲柳樹,又在那裏求告耶和華-永生神的名。」(創21:33) 即是過着與神交通的生活、求告神明的生活,在地上不讓任何人事物累着他的生活,就是帳棚的生活。何以得知?因為他對神的聲音敏銳,當神呼喚亞伯拉罕時,他立時能有反應:「我在這裏。」(22:1,11) 若非常常接觸,恐怕難以認出對方的聲音。就是因着與神有親近的關係,才能建立這份的信心、敬畏與順服。
五、經歷以勒的神(22:13-14)
a) 耶和華以勒:神為敬畏/信靠他的人預備
「敬畏你、投靠你的人,你為他們所積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詩31:19) 神為哪些人預備?就是敬畏祂、投靠祂的人。就如神會為他們安排加快見醫生、加快排期做手術等。若祂不是按我們的意願預備,而是為要給我們傳福音的機會。祂所預備的,不一定如我們所願,但祂所預備的,必定是更好的。
b) 神最終為我們預備的是?代替公羊
「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賜給我們嗎?」(羅8:32) 「萬物」原文是「萬事(All things)」。當我們祈求,無論是「順境」也好,祂會把耶穌給我們;即或逆境,祂同樣會把耶穌給我們。因為在事情經過中,若沒有耶穌,你是一無所得的。
這段經文也教我們如何禱告,例如:「主阿,他患病,求你醫治,將耶穌給祂,叫他能經歷耶穌。即或暫時未能治好,求祢把更多耶穌給他。」
c) 神的預備,需要犧牲祂獨一愛子
神所預備的,最終是一隻公羊。各各他山上的公羊,就是預表耶穌。神要預備我們得救,預備了祂的兒子,這絕不是容易的事。神與兒子耶穌從沒有分開過,但因着愛我們的緣故,把祂(耶穌)捨了,分開了三天。若我們真的能看見神捨棄兒子的大愛,同樣我們也能放下心中的至愛。
六、神用起誓祝福來回應 (22:15-19)
- 神何等喜悅,再次祝福,指着自己起誓。這裏(22:16) 是神首次起誓。起誓就是指這件事永不更改。「神願意為那承受應許的人格外顯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為證。」(來6:17) 其實神根本不用起誓,但用起誓方式叫亞伯拉罕相信接受這龐大的祝福(22:15-19)。神是何等的喜悅,因為祂得着了一個人。所以,能夠領受神祝福的,就是像亞伯拉罕的人。昔日亞伯拉罕過着帳棚的生活,與神交通的生活,以至他的信心一步一步往前。也求主也得着我們。
- 進一步啟示應許:子孫必得着仇敵的城門。
- 每一次好像「失去」,卻叫生命更豐盛。就如詩歌:每次打擊,都是真利益。
- 信心受試驗,為蒙更大祝福;並使千萬人蒙福。
- 使他和他後裔,認識以勒的神。
- 領受祝福的原因或關鍵,仍然是一個:聽從了神的話。
總結
- 揀選順從神,獻上心中的「以撒」(至愛),不讓人事物取代神;真正的敬畏,就是以神為神。
- 不明不解,仍然相信;信心帶出順服;信心超越死亡。
- 藉信心經歷:神的能力、神的預備、神的祝福、也叫身邊人蒙福。
- 讓神和基督的愛常常激勵,是神先捨棄祂兒子來愛我們,以致願為祂獻上所有。
- 培養敬虔的後裔:順服的以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