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雅二20-24;創廿二1-14;雅一19-25;來十一17-20;民六23-27
詩歌:436首 


  因信稱義是我們信仰的核心,我們已開始交通到亞伯拉罕的試驗,神向他應許一個兒子,並且他的後裔要如天上的星,亞伯拉罕信神,神就以此為他的義。繼而神與他立約,但不是按人間約的安排,若亞伯拉罕在遵行神的道上犯錯,不是他自己受咒詛而是神親自承受咒詛。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在十架上同樣為跟隨他的人成了咒詛。

 

一、最終的試驗

  亞伯拉罕的事蹟在聖經中記載有十多件之多,猶太拉比對此曾作極多的討論,他們的結論是亞伯拉罕一生共經歷神十次的試驗。雖然至今十次試驗的名單仍未有共識,但最後一次的試驗「獻以撒」卻是一致的。雅各更以獻以撒作為因行為稱義的根據,亞伯拉罕因信得以撒被算為義,但卻因獻以撒被稱為義。我們今年的主題仍是「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相稱」可以說是亞伯拉罕試驗的最終成績。

 

二、回應神的呼叫

  神以呼召的口吻呼叫亞伯拉罕,而亞伯拉罕也以先知蒙召的口吻「我在這裡」回應神。這次亞伯拉罕蒙召要作甚麼呢?神說是要他將獨生的並所愛的兒子以撒獻為燔祭。亞伯拉罕聽見神的話,就即以行動回應,他並沒有說甚麼,他一早起來便安排一切,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雅各指出這樣聽道即行道的人必然得福。

 

三、以撒的學習

  以撒是神應許的兒子,是神認許亞伯拉罕獨生的兒子。雖然亞伯拉罕早已有以實瑪利,但他不是按神應許而有,唯有以撒被神稱為他獨生的兒子。在亞伯拉罕最終的試驗中,以撒同樣表現敬虔後裔的本質。聖經兩次說:「於是二人同行」,可見以撒的表現不下於亞伯拉罕。可惜在中文聖經的翻譯中,亞伯拉罕回應以撒問題的答案上,未將文字的先後次序直譯出來,和合本的翻譯是「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但原文「我兒」一字卻是放在「燔祭的羊羔」之後。所以亞伯拉罕是直接告訴以撒,他就是神預備作燔祭的羊羔,而以撒明白父親的意思仍選擇與父同行。

 

四、基督的預表

  在他們二人同行至摩利亞山的路上,我們可以想像神的心情。亞伯拉罕就好像父神,神為了成就自己的話與應許,竟然願意犧牲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在上各各他的路上,父神與他的獨生子同行。神預備給亞伯拉罕的是小山羊而不是羔羊,所以猶太人一直相信神的羔羊最終會出現拯救他們。當施洗約翰指出主就是神的羔羊時,他的門徒便跟隨了耶穌。希伯來書說亞伯拉罕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而神的獨生子卻真正的從死裡復活,以撒祗是個影兒而實體卻是基督耶穌。

 

五、耶和華以勒

  亞伯拉罕最終所得的祝福是甚麼呢?就是「耶和華以勒」。「以勒」一字最常見的翻譯是「看見」,拉丁譯本用了「providere」一字,意思是預先看見,英文以「provide」作翻譯,變成今天中譯本作「預備」的譯文。我們若考慮這字在原文是被動詞,耶和華被預備是不合理的,而猶太聖經公會的英文譯本及七十士譯本就是選取這個意義。被看見就是顯現的意思,亞伯拉罕在山上親眼看見神而不死,是神給他最大的祝福。

 

六、大祭司亞倫的祝福

  神對他子民最大的祝福記在民數記六章24至26節,猶太人稱之為大祭司的祝福,經文記述神賜人最大的福氣是他的臉光照你,並且神要向人仰臉,人可以看見神仍得平安,是亞倫的祝福,亞伯拉罕得著了,也是雅各所指行道者所要得的福。願我們在一年之始立志行事為人與蒙召的恩相稱,繼續活出召命,大祭召的祝福臨到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


問題思想
 1. 我們會否在新的一年,立志盡心盡性盡力愛主你的神?
 2. 願神對他選民的祝福臨到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所追求的是主的賞賜?還是主的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