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腓利門書1-25節(全卷)
詩歌:314首   


  「為基督耶穌被囚的保羅,同兄弟提摩太寫信給我們所親愛的同工腓利門,和妹子亞腓亞並與我們同當兵的亞基布,以及在你家的教會。願恩惠、平安從神我們的父和主耶穌基督歸與你們!我禱告的時候提到你,常為你感謝我的神;因聽說你的愛心並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信心(或作:因聽說你向主耶穌和眾聖徒有愛心有信心)。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作的。兄弟啊,我為你的愛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我雖然靠著基督能放膽吩咐你合宜的事;然而像我這有年紀的保羅,現在又是為基督耶穌被囚的,寧可憑著愛心求你,就是為我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阿尼西母(就是有益處的意思)求你。他從前與你沒有益處,但如今與你我都有益處。我現在打發他親自回你那裡去,他是我心上的人。我本來有意將他留下,在我為福音所受的捆鎖中替你伺候我。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願意這樣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他暫時離開你,或者是叫你永遠得著他,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這也不拘是按肉體說,是按主說,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他若虧負你,或欠你甚麼,都歸在我的帳上,我必償還。這是我保羅親筆寫的。我並不用對你說,連你自己也是虧欠於我。兄弟啊,望你使我在主裡因你得快樂(或作:益處)並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裡得暢快。我寫信給你,深信你必順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我所說的。此外你還要給我預備住處;因為我盼望藉著你們的禱告,必蒙恩到你們那裡去。為基督耶穌與我同坐監的以巴弗問你安。與我同工的馬可、亞里達古、底馬、路加、也都問你安。願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常在你的心裡。阿們!」(門1-25)

 

一、背景

  腓利門書是使徒保羅在羅馬的獄中寫的,在同一時期他也寫了以弗所書和歌羅西書。腓利門是保羅帶領信主的一位弟兄,而且是甚親密的朋友。

  阿尼西母是腓利門的奴僕,他虧負了主人而且偷了財物逃至羅馬,但在羅馬遇到了保羅,保羅帶領他悔改信主。阿尼西母信主後,對囚禁中的保羅服事十分週到,保羅知道如果他要求腓利門將阿尼西母留在羅馬,代替腓利門服事保羅,腓利門一定會答應,但他不願在腓利門尚未同意前就這樣做。保羅認為阿尼西母應先回到他主人那裡,同時保羅寫了這封信代他求情。

 

二、腓利門書──一本無與倫比的書

  馬丁路德:這封書信顯示了基督徒公義,高貴和慈愛的榜樣。這裡我們看見使徒保羅煞費苦心地為可憐的阿尼西母,盡一切的努力懇求他的主人,好像阿尼西母就是他自己,好像是保羅自己對不起腓利門。這就像基督在父神面前為我們所作的一樣。使徒保羅在腓利門面前為阿尼西母所作的,正是如此;我想我們都是阿尼西母。

  加爾文:雖然他所論到的題目層次較低,然而他的態度卻能彰顯最高處的神;他降卑自己,用這麼謙虛的懇求來為著一個最低微的人。很少有其他的書能更活生生的描述保羅溫和的靈。

 

三、與世人分別──彼此包容,彼此饒恕

  從這封書信,我們看見保羅成熟的生命美好的榜樣,我們應熱切追求活出主對我們的呼召。我們生活行為與世人有分別。

  地上人的行為,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以及惱恨、忿怒、惡毒(或作:陰毒)、毀謗,口中污穢的言語,彼此說謊。因這些事,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

  「當你們在這些事中活著的時候,也曾這樣行過……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西三7,12-13)

  阿尼西母曾經背叛他主人腓利門,保羅為他代求情,阿尼西母也須親自回去見他主人,從他得著寬恕和接納。腓利門也須學習饒恕這位曾經得罪虧欠他的阿尼西母。

 

四、弟兄彼此超然關係

  「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門16)

  信主的人彼此互為弟兄,這的的確確是非常寶貴的。


思考問題

 1. 阿尼西母遇見保羅相信福音改變過來,從前沒有益處今天大有益處。我們信靠主的人是否也變成大有益處榮神益人呢?

 2. 我們有否愛弟兄?為弟兄彼此代求?在主愛裡彼此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