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來11:23-28
詩集:61首《先求祂的國》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6章32-33節提醒門徒要先求神的國和祂的義,這裏的「求」是尋求、追求之意。信徒是神的子民,先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是理所當然的,也是我們應有人生的使命和生活的方向。
「尋求神的國和祂的義」對我來說,就是尋求和遵行神的旨意!讓祂的旨意得通行,祂的權柄得彰顯,祂的見證被高舉。
主要求門徒要「先」尋求這些,「先」指出有對比,有優先的次序,說明「尋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是在尋求其他事情之先,是首要的!「先」也說明要作正確的選擇,所以「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可以實際在生活上操練,藉着在生活上時刻所面對的大小選擇中,學習按祂喜悅的旨意作揀選。
天國子民應有的選擇
馬太福音6章19-24節主用了三個對比說出天國子民應當作出的選擇:
1) 天上與地上的財寶
主提醒門徒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太6:20),這才有永恆的價值。積財在天就是盡心遵行神的旨意,作榮耀神和服事人的事。經文提醒我們的財寶在那裏,我們的心也在那裏。
2) 瞭亮與昏花的眼睛
眼睛是人身上的燈,引領人往前的路;眼睛代表人對生命的方向,並人對事物的判斷。瞭亮的眼睛就是「健全」的眼睛,這能準確認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瞭亮基本的意思是「專一」,瞭亮的眼睛即是眼目專一注視神,行在祂的心意上。
3) 侍奉神與瑪門
一個僕人只能屬於一位主人,神的百姓不能侍奉神,同時又事奉瑪門。若是這樣,神的旨意就不能在我們身上通行,祂的權柄不能得到彰顯,祂的見證也不能得到高舉!
當信徒學習以神的旨意為先為念,選擇積財在天上,眼目專一跟從主,單單事奉敬拜神,或許會憂慮自己需用的一切,怎樣得到解決?因此主在接着的經文(太6:25-34),重複了三次「不要憂慮」,勉勵信徒學習信靠神,為祂而活。
摩西的榜樣
舊約一位神大用的僕人──摩西,他見證憑信過「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生活。
1) 摩西屬靈生命的培育
摩西的母親約基別對摩西屬靈生命成長特別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當摩西出生,約基別見摩西俊美,更可能是她看見神在摩西身上的旨意十分美好,她因着信就不怕王命,選擇留下摩西,在神奇妙的安排下乳養摩西數年。當人揀選神的旨意,祂奇妙的作為就開展。約基別就在短短的幾年間培育他,讓摩西認識神在他身上的使命和旨意。
「約基別」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榮耀,她一生彷彿就是按她名字作使命,沒有虧缺神的榮耀。
2) 摩西信心的抉擇
a) 注目將來的報償
摩西長大了,他選擇不肯被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因他清楚並持守神在他身上的使命和拯救以色列人的計劃。他以神的旨意為先,將到40歲時去看望他的弟兄以色列人,並打死一個欺壓以色列人的埃及人,他以為他的同胞明白。從這事印證摩西早已曉得神對他的呼召,並他以信心的行動來回應神對他的召命。
摩西選擇拒絕稱為法老女兒的兒子,這是個殊不容易的抉擇。他不單放棄很多人所羨慕追求世上的福樂,還要為着所持守的使命受苦。他放棄作為法老女兒之子,要放棄享受罪中之樂和埃及的財寶。我想作為法老女兒兒子的生活,是無憂無慮,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都可以,又有名譽地位,甚至有機會成為法老的繼承人,前途無量,還可享受罪中之樂。我們羨慕這一切嗎?若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會怎樣揀選?
感謝神,摩西寧願與神的百姓同受苦害,受着基督的凌辱,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賞賜,就是注目將來的賞賜,正如保羅提醒我們乃是要顧念所不見,因不見的是永遠的(林後4:16-18)。我們注目將來的賞賜嗎?
這裏「賞賜」的字在新約聖經希伯來書出現三次,兩次譯作「賞賜」,一次譯作「報應」(來2:2)。原文是複合詞,由「酬金」及「回報」組成,指各種基於某人行為而給他的獎勵或懲罰,環球聖經譯本譯作「報償」。所以可以是「賞𧶽」或「報應」在乎人怎樣回應神?在乎我們積儹財寶在天上,還是在地上。
這是摩西因信而作的抉擇,見證他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生活。弟兄姊妹,在我們一生的生活,包括在學業、職場、家庭、教會服事……面對各樣的大小抉擇中,讓我們學習以尋求神的旨意為先為念。
b) 注目於神、離開埃及、不怕王怒
「他因着信,就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來11:27)
讀聖經的人對摩西「離開埃及」,有兩種的說法,一是指摩西將到40歲時殺了埃及人,逃避法老的追殺。另一是指摩西大約80歲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無論那一樣,都說出摩西不怕「埃及王法老」的憤怒,憑信心離開埃及:一個充滿假神偶像、一個與神國度抵擋、擄掠壓制神百姓的為奴之地。
摩西自幼就認識神在他身上的旨意和神拯救以色列人的計劃,他因着信揀選神的旨意,離開埃及,不怕王怒。法老是當時全地的主,摩西離開埃及,不怕王怒,需要極大的勇氣和信心。我們今日學習「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或當你按神心意作抉擇時,我們會否因懼怕而卻步?我們究竟害怕甚麼?
摩西能揀選「離開埃及,不怕王怒;因為他恆心忍耐,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摩西得勝的袐訣就是對神的信心,表明於他常注目於神,如同看見那不能看見的主。「看見」在語態上表達持續不斷地看見。這說明摩西的信心是持續性的,並非一時的衝動或偶發經歷,而是長期、堅定地仰望神。摩西在面對困難與壓力時,內心一直「看見」神的同在和引導,這成為他堅忍到底的動力。同樣地我們對神的信靠,見證於我們常尋求祂的引導,注目於神。大衞在詩篇16篇8節:「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
主提醒我們當怕誰?就是這一位有權柄決定人最終命運的神,祂能將人的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太10:28),我們對祂當存敬畏的心。
「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是一場屬靈的爭戰,神國度要開展,仇敵魔鬼、世界和我們的肉體(自我中心) 定必發怒和起來抵擋。感謝神,主已得勝!若我們眼睛專一向着神,如同摩西注目於神,踏上當走的路,就不懼怕任何的難阻,即或是世界的王如法老一樣,也不需怕他的威嚇和攻擊,因為「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8:31)
摩西的眼睛瞭亮,他明白自己人生的使命和意義,所以他能專一注目定睛在神身上,因着信,不怕王怒,惟獨敬畏神。
c) 惟獨基督配受敬拜和事奉
「他因着信,就守(或譯:立)逾越節,行灑血的禮,免得那滅長子的臨近以色列人。」 (來11:28)
我們曉得神在埃及降下十災,是要拯救祂的百姓脫離埃及的勞役,審判法老和埃及,並敗壞埃及一切的假神偶像,顯出耶和華是神(出12:12)。第十災是神敗壞埃及一切偶像假神的高峰。摩西因信帶領以色列人照着耶和華的吩咐行了第一次的逾越節,更是把行逾越節成為神的百姓永遠的定例(出22:34-25),標誌着主救贖的恩典,也見證蒙救贖的人成為分別歸神的團體。
摩西立了逾越節和行灑血的禮,就是對埃及的宗教和偶像崇拜公然拒絕和對抗。對摩西來說,救恩是藉着羔羊的血而得的,不是靠尼羅河的河水。以色列的長子得免於難,埃及的長子卻遭滅命者所殺,逾越節和灑血之禮正正展示出神對拯救以色列人的信實和大能。羔羊的血成了以色列人首生的代贖,因此唯獨羔羊配得蒙拯救的人向祂敬拜和事奉!
昔日摩西揀選對獨一真神的敬拜,今天我們揀選誰?我們在主以外,是否還有很多偶像?願主幫助我們要與一切在主以外的假神偶像決裂,好使主的王權能彰顯,旨意能通行,見證能高舉!活出蒙救贖的人只能事奉主,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的人生!
結語
真實的信心是帶進行動和生活,你我人生充滿不止息的揀選,讓我們都學習在每一個揀選中,先尋求神喜悅的旨意,讓祂的旨意在我們這個屬乎祂的群體中通行,神的見證被高舉顯明。効法神的僕人摩西,注目將來的賞𧶽;定睛於神,不怕難阻損失,遵行神的旨意;並惟獨敬拜事奉主,活出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