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路加福音5:1-11
我們繼續來思想使徒彼得對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認識,並主如何在他身上的工作。因着他兄弟安得烈把他領到主面前,彼得因此與耶穌相遇了。當他站在主面前,主看着他,然後對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約1:42) 然後馬太福音4章17-20節,在施洗約翰被希律下到監裏後,耶穌到了迦利利,在海邊行走時,看見了彼得兄弟二人,就呼召他們,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耶穌。但是很希奇的,在這路加福音第五章,我們看見彼得又去打魚,回到他的老本行了。這是甚麼原因?
一、彼得的重操故業之因
讀聖經的人中,有認為這路加福音第5章所記的,乃是和馬太福音第4章同一件事,只是二者的重點不同。但若細讀就會發現彼此並不相同。然而不管相同與否,彼得確實在是從跟隨主後又回去打魚了。他不是已答應了主的呼召且捨了網跟隨主了嗎?為甚麼又回去重操舊業?不錯,他的確是跟隨主了,也曾與主同赴迦拿婚筵,看見過主潔淨聖殿,並所行過的神蹟。可能在起初的時候,主並沒有要他們一定常和祂在一起,或因為在這跟隨主的日子,隨着耶穌四處遊走,居無定所,並不像自己原來生活的容易,使得彼得心裏困惑,雖然是很想跟隨主的,但這作主的門徒的道路也實在太不容易了。所以想想,主既然也沒有要他們常隨在側,因此就在不知甚麼情況下,跑回去繼續自己過去的生活。是否如此,我們不能確定。
但一個年輕人,一時要過一種和以往不一樣,尤比過去艱難的生活,這實在非容易的事。那稱為馬可的約翰,跟隨保羅和巴拿巴去作主的工,作他們的幫手(徒13:5,15:37),為甚麼到了旁非利亞的別迦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他的家就在耶路撒冷)去?從保羅、巴拿巴二人為了是否再帶着他同行,而起的爭論看(徒15:36-40),可見這馬可在保羅的眼中,可能就是認為他是在家裏被嬌養慣了,一點道路的艱難就承受不了,就離開,所以不能再帶他同行。對彼得的離開再回去過舊日打魚的生活,是否這原因?我們不曉得。
有年長弟兄說,彼得在他的生活中還有其他的考慮,或別的目標吸引着他。他無疑是願意事奉主,作主的門徒,但是在跟隨的日子,他逐漸意識到,耶穌生活的方式,與他中心所要的相距太遠了,他仍有着他自己的興趣,仍然有他自己想走的路,是否要付上這樣的代價跟隨主?思想裏相當的掙扎,信心搖擺了。雖然聖經沒有讓我們知道,彼得離開主回去重操故業的原因,但這事實擺在我們面前,顯然也給我們看見,我們的光景。我們的跟隨主,雖然知道主所要的是作祂的門徒(太28:19),但我們對主的信心,豈不也是時常在搖擺中,是斷斷續續式的跟隨主嗎?在主和世界之間,常使我們在選擇上掙扎嗎?
二、更深的認識呼召的主
彼得回去再過打魚的生活得着了甚麼?雖然我們不曉得他離開主回家去有多久,但顯然一定不太長。但在這所記載的,卻讓我們看見,雖然他十分的勞力,卻一無所得。「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甚麼」(約5:5) 有英文聖經譯本翻作「抓不到任何東西」。一個人離開主,想要在世界裏去抓,真是談何容易。多少時候,到頭來就是抓不到任何東西。
不要忘記,彼得是漁夫,是打魚的老手、專家,甚麼時候、天氣、地點才是最適合出去撒網捕魚的,能打到最多魚,好的魚,他和同伴豈會不曉得,豈會不計算清楚就出去的?然而那一天算準了所有的出去,卻是整夜勞力,全無收獲,一點也打不着甚麼。所以就只好收網去洗網了。就在那時候,大概是天亮了,「耶穌站在革尼撒勒湖邊,眾人擁擠他,要聽神的道。他見有兩隻船灣在湖邊……有一隻船是西門的,耶穌就上去,請他把船撐開,稍微離岸,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眾人。講完了,對西門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西門說:『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着甚麼。』」(路5:1-5) 對於一個打魚專家,真是個挫敗後的回應。但彼得的美麗卻在此,他隨即說:「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約5:5) 從人而言,主不過是個木匠,我彼得不比你更清楚能否打到魚嗎?但因為祢說,我就順從。今天我們對於主的話,我們所欠的是甚麼?豈不正是在聽見了而不夠像彼得一樣,就順服嗎?因這順從,下網,就圈住許多魚,甚至網險些裂開,魚之多還得招呼另一隻船上的同伴來幫助。魚裝滿了兩隻船,甚至船要沉下去。
這一刻彼得怎樣反應?這裏說:「西門‧彼得看見,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路5:8) 彼得說:「主阿」,先前他說:「夫子」。現在他稱主為主,叫夫子已經是承認主是在他之上,但現在彼得他認識,在他面前這位,祂是主,是萬有的主,祂管理一切,所有的魚都在祂的掌管下。一切的豐富都在祂。我以為跟從主就是那麼貧窮,那麼居無定所。彼得心裏的眼睛這一刻被打開了。是的!在人看耶穌不過是個普通的拿撒勒人,是個窮木匠的兒子(太13:55),但除了是蒙開啟的,有誰知道,祂本是富足的主,是為我們才來成了貧窮,為叫我們因祂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8:9)?現在彼得是更深的認識他的主了,他稱主為主,他的心也實在願讓主作他的主。但是他卻接着說:「離開我,我是個罪人!」為甚麼這樣說?是他發現自已還未得救?當然不是,他認識他的主,就因這認識,如今在祂面前,他才看見自己是何等的可憐,何等的只為自己,像我這樣的人,在主祢的面前,實在是個罪人,不配蒙祢所召,不配來跟隨祢,作祢的門徒。主,祢離開我,不要在我身上再費時間了。我不配。
彼得的話,實在是從心裏出來的話,但是他的心也在更矛盾中,他真想主離開他嗎?當然不是,他是巴不得主不要離開他,他是極願意從此好好的跟隨主,但是他又確實覺得自己夠不上主的要求,不配跟隨主。事實,我們若真在主的光中,有誰會覺得自己配?但感謝主,主對他說:「不要怕!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路5:10) 現在我們應曉得主為甚麼讓彼得離開,讓他經歷這事,主不錯已對他說:我要叫你得人如得魚一樣。但是怎樣的人才能實際成為一個得人如得魚一樣的人?除非對主有這更深的認識,認識主才是管理一切、萬有的主,也除非在主的光中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可憐,軟弱、不能的人,才能來到主的面前仰望祂。叫主的能成就在他身上。因為得人的是主,不是我們,不是憑着自己,乃是主。
感謝主,祂的呼召從不後悔,祂既呼召了西門,並要在他身上使他成為磯法──石頭。雖然主早就認識他,知道他的性情,知道他的軟弱,但主卻讓他離開,去經歷主量給他的功課,為的叫他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當然更重要的是為使他更多認識主,好叫他的生命能得以長大,以使能作個緊隨主的門徒,好為主所用,作主合用的器皿。感謝主,彼得「把兩隻船攏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路5:11) 這實在是主的恩典。願主也如此在我們身上作祂召我們來跟隨祂的工作。願主恩待我們。
思想問題:
- 稍思彼得的重操故業,對照我們蒙召作主門徒上,有否也給你甚麼領悟?
- 彼得從這經歷裏再進一步認識主,試想這認識對彼得日後有甚麼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