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太24:3-14, 23-26;可13:32-37;帖前5:8-11
聖經中的警醒
弟兄姊妹,甚麼是警醒?警醒是指保持高度的覺察力和準備狀態,能夠及時應對潛在的危險、機會或變化。
警醒原文字義是警戒、不眠、清醒。警醒是「保持清醒狀態,不斷地戒備」。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在石陰家,大部份弟兄姊妹都應該超過50歲。我們都經歷過辛苦工作、努力賺錢。香港經濟起飛,又曾經歷過金融風暴、非典肺炎、新冠疫情,我們大部份時間也在為生活、為家庭兒女拼搏。
但作為基督徒,我們常常在口裏說「主必快來」,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否作好預備迎接主耶穌?
我初信主時,我認為主不會太快來到,當時未有互聯網,資訊沒有目前這麼發達,消息都是從新聞、報紙上獲得。當時戰爭、饑荒、地震對於香港人來說,好像遙不可及。以色列復國,對當時初信的我,好像沒有甚麼關係。但我們作為基督徒,當更多認識神的說話,更多認識主耶穌基督,我們就清楚的知道,有一天主必定會再來,並且這日子已經很近了。
馬太福音24章,門徒在橄欖山問耶穌:「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太24:3) 然後在隨後的第4節起,主耶穌講了祂回來的一些預兆(太24:4-14)。這些末世的預兆已一一應驗:以色列復國,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俄烏戰爭,中東以色列和周邊的國家戰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民族鬥爭。饑荒、地震不單在日本、台灣發生,最近連泰國也因地震引致建築物倒塌。這一切事情的發生代表現在已經是世界的末了,主回來的日子近了。
你們要謹慎
門徒問耶穌:「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甚麼預兆呢?」主耶穌回答門徒第一句就是「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太24:4) 世界的末了有很多不同的預兆,但首先提醒勸戒我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我們。
接着在23-26節再解釋11節所說:「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原來,在末世將會有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這些假基督、假先知,他們可能大有能力,例如當我們身體及靈性軟弱時候,聽到有朋友介紹某位神醫很厲害,甚至末期癌病都可以治癒,我們又會否心動,嘗試尋求他呢?又或某某教會常常有按手禱告醫病,很多人試過都好「靈驗」,我們又會否前去嘗試?
現在資訊非常發達,在互聯網能非常容易的找到很多資訊,亦非常容易就可聽到不同教會、不同牧者的一些講道。但在查看這些資料時,我們亦必須謹慎。如果單單查看他們的一些文章,可能是完全符合聖經真理,但同時他們又宣稱耶穌已第二次道成肉身,化為「女基督」(全能神),他們甚至認為《聖經》已經過時,全能神的「新話語」才是最高啟示。
弟兄姊妹我們要小心謹慎,一方面我們要努力追求神的說話,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防備假先知,免得有人迷惑我們。
我們當如何過活?
既然我們知道並且肯定主必再來,並且主回來的日子近了,那麼,我們當如何過生活?
馬可福音13章33-37節這段中,耶穌共四次提到「警醒」或「警醒祈禱」,意即一方面在禱告中要保持警戒的狀態,另一方面又以禱告來保持警醒,「因為你們不曉得那日期幾時來到。」(可13:33) 若是知道主耶穌在那一天來到,我們就不必天天警醒,只要等到最後那天警醒即可;但正因為不知道是那一天,所以我們才必須天天警醒。
我年青約20歲左右的時候,我家中曾被賊人入屋偷竊。從前賊人好聰明,會在洗手間預備一大盤水,把我家中所有東西,特別是櫃桶搜到的,無論是否貴重,也放在鹽水裏,目的就是無法追查到指紋。當賊人入屋時,屋內的人與耶穌的門徒一樣正在熟睡中。到早晨,我們醒來後發現全屋好像「反轉」般的混亂,內心感到非常震驚、恐懼,完全不知所措。這就是沒有好好的警醒和預備。
如果我們沒有好好警醒,沒有好好預備迎接主,就像五個愚拙的童女,沒有預備油,當離開去買油時候,新郎就來到,沒有迎接,最後被拒諸門外(太25:1-13)。
「這事正如一個人離開本家,寄居外邦,把權柄交給僕人,分派各人當做的工,又吩咐看門的警醒。」(可13:34) 徒在地上都是主的「僕人」,也都有「各人當做的工」;事奉主乃是我們的「正業」,世上的職業不過是使我們得以生存的「副業」而已。我們天天都要「警醒」看守心靈的門戶,一方面防備撒但的攻擊和世界、罪惡的侵襲,另一方面預備好自己,以迎接主的再來。我們若本着迎接主再來的態度,天天敬虔度日,自然很快就會達到預備好了的地步。
「所以,我們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總要警醒謹守。」(帖前5:6) 這裏「睡覺」是指靈裏沉睡、靈性的麻木。我們是否忙於生計卻忽略禱告,又或只顧追求享樂卻失去使命?這都不是我們基督徒所該有的情況,所以無論如何「總要儆醒謹守」,這是神對我們的提醒與要求。
「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這裏的警醒與爭戰有關,基督徒日常的生活,正不斷在進行着一場屬靈的爭戰,所以需要提高警覺,識破仇敵的詭計。
好像萬聖節,萬聖節的根源是從異教而來,是一個崇拜死亡和邪靈的節日。萬聖節的裝扮、一般都是和鬼怪和恐怖元素都與黑暗勢力有關。在幾十年前的香港,沒有人會去慶祝。但仇敵魔鬼用各種方法,把萬聖節重新包裝,現在每年在海洋公園、迪士尼、蘭桂坊都會安排萬聖節的節目刺激消費,並且在幼稚園中小學都安排學生穿上特別服裝在學校慶祝。弟兄姊妹作為基督徒,作為基督徒父母,我們要謹守、警醒,兒女是神給我們的產業,我們要教導他們從小認識神,讓他們明白聖經真理。
我們知道現正進行一場屬靈的爭戰,仇敵魔鬼用很多欺騙的技量來迷惑我們。
約在1970年代,同性戀是刑事罪行,但美國在1973年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列表中移除。1990年代開始,美國實施「不問不說」政策,允許同性戀者在軍中服役,但禁止公開性傾向。1996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科羅拉多州禁止保護同性戀者權利的修正案違憲,首次承認同性戀者的平等權利。至2003年,美國定同性性行為全國合法化。2009年總統歐巴馬簽署法案,將基於性傾向或性別認同的仇恨犯罪定為聯邦罪行。
最近的20年,美國的同性婚姻問題,跨性別權利引發很多的爭議。我們身在香港,其實一樣會受世界影響。每天我們所看的新聞、電視電影、劇集,其實都在不知不覺地向我們灌輸一些未必合乎聖經原則的意識形態。當我們在電視、電影,又或新聞片段中,看見一些不合乎聖經真理的事情,又有沒有認真教導小朋友?有沒有提醒在家裏的年青人?
「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可吞吃的人」,暗示並非一切的人都是魔鬼所能吞吃的,那些靈裏軟弱而打盹的人,才是牠吞吃的對象。
怎樣才能警醒?時刻保持與主的連接
「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壹1:7)
我們要知道我們是軟弱、容易跌倒。單靠我們自己,一定不能夠抵擋魔鬼。唯有我們與主聯合,以神的說話才能勝過魔鬼撒但。
弟兄姊妹,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否時刻保持與主的連接?我們連接手機的社交媒體Facebook、手機影片Youtube、抖音,又或玩遊戲的時間是否比我們與主相交的時間更多?不單這樣,當我們在看這些媒體(Facebook、Youtube、抖音) 或玩遊戲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當中的內容是否合適?我看過一些美國開發商的一些遊戲,內容充滿黑幫、暴力、血腥、色情元素。弟兄姊妹,我們有否謹守、警醒去守護我們家中的兒女呢?小朋友觀看Youtube上的卡通片,作為父母的我們,有否先瞭解內容,並在需要時以聖經原則作教導?
「你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21:36)「時時儆醒」,就是時時謹慎留心,保持清醒狀態。只有常常祈求才能叫我們能保持這個狀態,因此要建立禱告的生活。個人禱告、小組禱告、教會團體禱告、多方禱告、定時禱告。
主告訴我們:「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 這段聖經出現在當門徒和主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的時候(太26:36-41),因為門徒軟弱了,主給門徒的提醒。
每次看這段經文,就看到我們自己的寫照。主耶穌帶着彼得、雅各和約翰,在客西馬尼禱告。主對他們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和我一同警醒。」(太26:38) 主要求門徒在這裏等候,和主一同警醒。主耶穌只是稍往前走,稍稍離開門徒去禱告。結果回來就看見門徒都睡着了。我想主當時的心情一定很失望,沒有同心,也沒有同伴。主對彼得說:「怎麼樣?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太26:40) 我不知道主耶穌離開門徒有多久,但一定不會太長時間。我想3位門徒如果能夠一同警醒禱告,即使其中有人打盹,另外兩人就可以提醒他。
同樣,在屬靈生命上,我們也不是一個人。在團契、主日學、教會裏,弟兄姊妹需要彼此扶持、提醒、守望。
信、望、愛是基督徒生活當中的一個特徵。讓我們看看信愛望:「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帖前5:8) 信徒被描述成為警醒守望的哨兵。雖然保羅只提到護衛性的盔甲,但他用頭盔、胸甲,來象徵基督徒的主要美德,就是信愛望,就如哥林多前書13章13節所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
結語
我們其實清楚知道主必定再次回來,但我們會否以警醒的態度來預備迎見祂呢?求主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