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翰福音6:68-69
教會所定的這主題,每主日我們都看到,但我們進入這屬靈的實際有多少?實在,這認識神的兒子,在我們屬靈生命上乃是一件極重要的事,因為只有更多認識祂,我們的生命才能長大,也才能達到神對我們的旨意,長滿基督長成的身量。自然對神兒子基督的認識,乃在於神的啟示(太16:17)。但感謝神,祂樂意將祂兒子啟示在我們心裏(加1:16)。聖靈把彼得在蒙召跟隨主的路上,對主認識的經歷記在經上,顯然就是為着作我們在這生命成長的路上的學習,在聖靈的光中給我們的提醒。
一、主所行五餅二魚神蹟意義
約翰在這第六章開始說:「這事以後」,他卻沒有解釋是何事以後。但對照馬可福音所記的,就給我們知道這是在主聽見施洗約翰被希律所殺(可6:14-29)後;並十二使徒奉差遣外出傳道回來,將他們所作的事,所傳的道告訴主(可6:30)以後。這事以後,主帶着門徒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因為那裏往來的人多,他們連食飯也沒有時間。但群眾聽聞他們上了船要過對岸,就從各城跑步跟着去,還比他們更早到達。聖經說:「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可6:34) 就開口給他們講論神國的道(路9:11)。
至天色晚了,門徒前來請祂叫眾人散去,好往附近村子裏去買食物吃。然而主卻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說:「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可6:37) 耶穌就問腓力說,我們要從那裏買餅?腓力說:就是有二十兩銀子買,要讓各人都吃到一點點,這也絕不夠。聖經說,主問腓力只為試驗腓力。從腓力的回應,顯然他比其他門徒是更會分析、計算的,但事實主早就知道要怎樣作。主叫門徒給他們吃,結果安得烈在群眾中發現了一個小孩,他身上帶有五個餅兩條魚,安得烈就把這小孩帶到主面前,他帶來可能就是要告訴主,我們就只有這麼多。但主叫眾人一排一排的坐下,就拿起這小孩的五餅二魚望天祝謝,然後擘開遞給門徒分給眾人,眾人都食飽,聖經說:除了婦女孩子,男人就有五千(太14:2, 可6:44),門徒並且還收拾剩下的共有十二籃。
主行了這神蹟,約翰用的字是兆頭,意思是主所作的是有意思的。但百姓明白主所行的這神蹟的意義嗎?第二天,他們再聚集到主那裏,主對他們說:「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可6:26) 可見他們對主所作的一點也不明白。不僅他們不明白,就是那十二門徒也一樣。
主行了這神蹟後,就叫眾人散去,又吩咐門徒上船渡到迦百農,祂自己到山上去禱告。但船在海中遇到狂風大浪,他們很辛苦搖擼到約四更天,才十哩多,忽然看見有在海面上行走的,他們以為是鬼怪,十分驚慌。耶穌說,是我,不要害怕。馬太記載彼得知道是主,就對主說,叫我也能在海面行到祢那裏,但他從船上下去,看到風浪就害怕,將要沉下去即呼求主救他,主就隨即伸手把他拉住,對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太14:28-31)。耶穌上了船,風浪就住了。馬可說:門徒十分驚奇(可6:51)。為甚麼?因為他們不明白分餅的事,心裏還是愚頑(可6:52)。主為甚麼行神蹟?是只為解決人的需要?不!主的目的乃是要人認識祂。可惜許多人只盼望看到神蹟,或經歷神蹟,卻不認識主、信服主。昔日的以色列民,經上說,他們觀看神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但他們心裏卻常常迷糊,不曉得神的作為(意道路、法則),所以他們是一再的試探神,使神厭煩(來3:9-10)。若不是因為摩西明白神的法則(詩103:7),而在神面前為他們祈求,他們早就被消滅了。
二、主有永生的道我們還歸誰?
百姓第二天再跑到主那裏,正如主所說的,他們來乃是因吃餅得飽。主就對他們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約6:27) 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約6:34) 但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着。主怎麼是這生命的糧?主說: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裏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他裏面。主的話是甚麼意思?他們實在是越聽越糊塗了。主接下去再說:叫人活着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換言之,主所說吃祂的肉,喝祂的血,並不是指祂肉體的血肉,乃是祂的話,自然,祂的話就是祂。約翰在第一章就已說了:太初有道(話),話與神同在,話就是神。然後又說:話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祂的榮光,正是父獨生子的榮光。又說:從來沒有人見過神,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將祂表明出來(1:1,14,18)。是的,主藉着肉身,將神表明出來,祂就是神。主自己就是話,接受祂的話就是接受祂,如此就有主的生命,主就住在他裏面,他也住在主裏面。這在今天我們都因信而得着了、經歷了,每主日當我們擘餅的時候,也都在經歷祂、吃喝祂的屬靈實際。但那日,這些百姓他們不明白,並且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約6:60)「甚難」原來的意思就是說:粗野,討厭。也因此門徒中有多人就退去,離開主了。主轉過來就對這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好像說,若要退去,就請便吧。
感謝主,彼得回答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約6:68)顯然彼得蒙主憐憫,他將主的話聽進去了,領會了主所說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 所以如此的回應。是的!主有永生之道,祂的話將祂表明出來,人若真認識祂,就必然會像彼得所回應的。
那時,那些法利賽人歸從的是他們的律法主義,撒都該人歸從他們的現實主義,羅馬人歸從他們的唯物主義。今天不少人歸從這世界物質主義。我們蒙了主恩的,我們歸從甚麼,歸從誰?主所行的神蹟,在五餅二魚使百姓都吃飽,在海面上行走,使風浪平靜,顯然這都在彼得的心裏,叫他認識他所跟從的主是怎樣的主,祂有永生之道,祂是掌管萬物的主,是超越的,所以他也說:「你是神的聖者。」(約6:69)「聖」不僅是神聖、聖潔,更是指超凡,超越所有的。雖然這話在英文欽定本的翻譯是:祢的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與馬太福音16章16節一樣。但不管翻譯的如何,在彼得他是實在認識他的主,這位永生神的兒子了,祂實在是超越的主。因此他能說:「我們還歸從誰呢?」這是對主認識,或說認識了這位神的兒子的反應。
歸從,怎樣顯示這歸從?彼得接着說:「我們已經信了」(約6:69)。這「信」不是在頭腦,在知識裏,這「信」乃是信入,信從,信託。將自己完全的交付祂。感謝主,這是彼得對神兒子,對他的主的認識。當然,這並不說,彼得從此就完全了,不!他在這認識神的兒子的路上,仍有他對主更深認識所需要學習的功課,但此刻給我們看見,他確實在對主的認識上再進一步了。這實在是主的恩典。但願聖靈也同樣引領我們,叫我們在主話的光中,能更多的認識神的兒子,使生命更得長大。願主恩待我們。
思想問題:
- 主行神蹟的目的是甚麼?你盼望經歷主的神蹟,你的目的是為甚麼?
- 彼得對主所說:祢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這話給你有何反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