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約6:1-13, 35


一、引言

  上一次和弟兄姊妹交通的題目是「主耶穌行的神蹟」,我提到在主耶穌所行的神蹟中,只有一個神蹟是同樣記載在四卷福音書裏的,這就是「五餅二魚」的神蹟。「五餅二魚」是一個很重要的神蹟,因為接着主耶穌就作了一個很重要的宣告,就是「我是生命的糧」。今天按着神給我的感覺,和大家交通的題目就是「五餅二魚 - 主是生命的糧」。

 

二、「五餅二魚」的神蹟

  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被稱為「符類福音」,是可以合起來看,彼此參照的,所以又稱為「對觀福音」。約翰福音是「補充福音」,補充了「符類福音」不足的地方。「符類福音」比較着重記載主耶穌的工作,而約翰福音則比較着重記載主耶穌的講論和祂的神性。約翰福音記載「五餅二魚」這個神蹟比較詳細,也只有約翰福音記載了耶穌解釋這個神蹟的屬靈意義。

  這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他。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裏。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對耶穌說:「在這裏有一個孩童,帶着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着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着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約6:1-13)

  約翰福音並沒有很清楚的記載這個神蹟發生的時間,只說「這事以後」,也沒有說明是甚麼事。從其他的福音書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五餅二魚」是主耶穌在自己的家鄉拿撒勒被同鄉們厭棄;接着祂差遣門徒出去傳道;並且施洗約翰被希律斬首這件事之後,所行的一個神蹟。當時有許多人因為看見耶穌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着祂,並且要求耶穌幫助,以致耶穌和門徒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耶穌就建議門徒們和祂一同暗中的到曠野地方去歇息一會。「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亞海。」(約6:1) 耶穌和門徒是乘船靠着岸邊行走,人群在岸邊一路跟隨着他們,並且比耶穌先到達彼岸。他們擁擠着耶穌,直至上了山。耶穌憐憫他們,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之後,天已經晚了,根據馬可福音的記載門徒們向耶穌建議,請眾人散開,叫他們自己往四面的鄉村去,自己買食物吃,但耶穌卻請門徒給他們吃。耶穌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約6:5) 耶穌是要試驗腓力的信心。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約6:7) 因為當時聚集的人數起碼有五千人之多。「一錢銀子」是羅馬貨幣單位,相當於勞工一天的報酬。二十兩銀子是勞工二百天工作的報酬,對貧窮的人來說二十兩銀子不是小數目。腓力並沒有想到耶穌是可以供應人的需要。安德烈比腓力稍好,起碼他有一點行動。安德烈找到一個孩童,他帶着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願意分給眾人。大麥餅並不是很大的麥餅,而是用大麥造成,較為粗糙的麥餅。兩條魚,它們的大小有如我們常見的沙甸魚,是醃過的魚乾。但五餅二魚算得甚麼,怎能餵飽五千人呢?安德烈和腓力一樣,仍然不知道,也沒有信心主耶穌可以成為人的供應!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約6:10) 根據馬可福音的記載:「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幫一幫地坐在青草地上。眾人就一排一排地坐下,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可6:39-40)「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着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着他們所要的。」(約6:11) 耶穌就在眾人面前行了這個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蹟。之後門徒將吃剩的食物完全收集好,一點也不糟蹋,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吃餅的男人共有五千」(約6:44) 若加起婦女和小孩子,吃餅的總人數,可能超過一萬人的。

  在這個神蹟裏,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1. 願我們有渴慕主的心

  「眾人看見他們去,有許多認識他們的,就從各城步行,一同跑到那裏,比他們先趕到了。」(可6:33) 雖然耶穌不被文士和法利賽人接納,被家鄉的人厭棄,也遇到許多不信的人;但這裏卻有一大群人追隨着耶穌。這一大群人是聽聞了耶穌的名聲,從各處各城跑來想見耶穌。在這一大群人中,絕大部份人可能都只是想從主那裏得着一些好處,或許是想病得醫治,或許是想肉身的需要得着供應。但相信總有一些人心裏是渴慕主的,想更多的認識主,想聽祂的話語。無論如何,他們都有一個願意去親近主的心。雖然他們對耶穌的認識是十分膚淺,但因着他們願意到主的面前,他們不單止得着肉身需要的供應,他們也得着耶穌的話語,他們更能親眼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他們都從主耶穌那裏得着祝福!今天我們已經蒙恩得救,願我們都有一個渴慕主的心!我們是否只在主日來參加一下聚會,平時卻被世務霸佔了所有的時間,也霸佔了整個的心呢?我們有沒有在忙碌的生活中將與主親近放在首位呢?我們有沒有藉着穩定的靈修、讀經、禱告來親近主呢?抑或我們仍然好像那大部份人一樣,只在有困難、有需要的時候,才來到主的面前向主禱告呢?主耶穌是一切祝福的源頭,甚願我們都願意常常擁擠在耶穌的身旁,與祂親近,與祂相交,聆聽祂的話。只要我們願意親近主,渴慕主,我們也必定得着從主而來的供應、也得着從主而來的祝福!

2. 願我們有奉獻的心

  主耶穌行這個神蹟,是因為有一個孩童願意將他的五餅二魚奉獻給主。願我們都有一個願意奉獻的心!不要以為自己所能夠奉獻給主的只是極微少,就不願意為主擺上。不要因着自己信主的年日較短,屬靈的知識不多,或覺得很多其他的肢體都比自己強,就不願意參與服事,不願意將自己微少的一份奉獻給主,不願意被主使用!主耶穌可以將水變酒,在這個野地裏祂當然可以將石頭、花草變成食物來供應眾人。但主更喜悅有人願意將自己所擁有的奉獻給祂,因為主是非常盼望我們能與祂同工的。因着這個孩童願意將自己所擁有的奉獻給主,他就在耶穌所行這個非常重要的神蹟中有份了。雖然我們不知道這個孩童是誰,但肯定他必定是非常蒙福的!甚願我們都有一個願意奉獻的心,將我們極微少的一份奉獻給主,好叫我們能在主的工作中有份,這是非常討主喜悅的!

3. 願我們看重主祝福的能力

  五餅二魚是微不足道的,若這個孩童不願意將他所僅僅擁有的交給主,這五餅二魚只能使他自己吃飽,並不能成為別人的供應。但因着這個孩童願意將自己微少的一份交給主,經過主的祝福,就能餵飽上萬的人。不但如此,吃剩的餅和魚收拾起來總共有十二個籃子,耶穌的恩典和祝福的確是超過人所想所求的!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點點的東西,包括我們的金錢、時間、能力、才幹和智慧。這些東西若我們只保留在自己的手中,不願意奉獻給主,這些微少的東西都算不得甚麼。但若我們願意學習這個孩童,將自己僅有的奉獻到主的手中,經過主的祝福、擘開,就能夠成為多人的供應,成為多人的幫助!許多年前,當時我只信了主三幾年,就有肢體邀請我在少年初信班作導師。我最初的感覺是想推辭的,因為想到自己所認識的只是很少,能為主擺上的只是微不足道,讓其他肢體去作導師應該比我更好。後來經過禱告,並和太太交通;感謝主,最後主給了我一個願意的心,就開始了我作導師和作話語供應的學習。多年來我所能擺上的只是極微少,我們每一個在主面前都是無用的僕人,都是靠着主的恩典來服事。但我們卻不可輕看主祝福的能力,縱然我們所能擺上的是極微少,但經過主的祝福、擘開,也必定能夠成為多人的供應!甚願我們每一個學習服事的,都常存一個謙卑的心,到主的面前,仰望主的祝福。經過主的祝福,我們所擺上的服事,也必定有更美好的果效!

 

三、主是生命的糧

  當耶穌行完這個神蹟,眾人看見祂的能力,就想強迫祂作王,所以耶穌就獨自退到山上去了。到了晚上,門徒們乘船往迦百農,耶穌再在門徒面前行了在水面上行走的神蹟。當他們到達迦百農的海邊,又有許多人來找耶穌。耶穌向他們說:「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約6:26) 耶穌行神蹟的目的,乃是要證明祂是神的兒子,使看見的人相信,就能夠得着救恩。可惜這一大群人雖然看過了神蹟,卻仍不知道耶穌就是彌賽亞,反而想強迫祂作王,來推翻管轄他們的羅馬政府。他們再來尋找耶穌,也只是想得着食物,滿足肉身的需要。當這些猶太人看見五餅二魚的神蹟時,他們當然想到當摩西帶領他們的祖宗離開埃及,在曠野的時候,神每天都從天上降下糧食,就是嗎哪給他們吃。這班群眾只着重肉身的需要,所以,「他們說,主阿,常將這糧賜給我們。」(約6:34) 主耶穌就在這裏向他們作了第一個「我是」的宣告。在四卷福音書裏,只有約翰福音記載了主耶穌七個「我是」的宣告。這些都是非常重要及神聖的宣告。當摩西在何烈山上問神的名字時,神所給的答案就是「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原文是沒有「自有永有的」,只有「我是」。主耶穌作這七個宣告時,祂所用的「我是」,就是用神所用的同一個字,主是藉着這些宣告來表明祂就是神。主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神蹟之後所作第一個「我是」的宣告就是: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5)

1. 必定不餓,永遠不渴

  我們吃了地上的糧食,過了一段時間,我們還是會餓的;喝了還是會再口渴的。但主說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只要到祂那裏,並且信祂,就必定不再餓,也永遠不再渴。主耶穌的意思當然不是指肉身上吃喝的需要,而是指靈裏的需要。耶穌是神的兒子,祂的確是從天上降下來的,我們只要相信接受祂作救主,耶穌基督就成為我們屬靈生命的糧。只要我們得着主,我們屬靈的生命就得着完全的滿足,不會再餓,也不會再渴!

2. 必永遠活着

  之後,主耶穌再對他們說:「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着。」(約6:49,51)

  昔日以色列人在曠野吃了從天上降下來的嗎哪,這只是供應肉身需要的食物,他們雖然吃過,但最後都是死了!但主說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着。意思就是只要我們相信接受了主耶穌作救主,我們得着主耶穌這生命的糧,我們就不單止靈裏得着滿足,不再餓,不再渴;還能得着永遠的生命!

3. 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

  主再説:「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約6:54)今天我們領受過餅和杯,我們都明白這個餅是代表主的身體,這個杯是代表主的血。我們因着已經相信接受耶穌基督作救主,我們能一同領受主的餅和杯。我們吃主的肉,喝主的血,這就表明我們的生命已經與主的生命完全聯合。主已經從死裏復活,將來我們也必從死裏復活,並且得享永生!

  在這個宣告裏,我們需要反思的地方:

  1. 在客觀的事實裏,我們已經蒙恩得救,得着主成為我們生命的糧,我們靈裏應該不會再餓,不會再渴。但可惜在主觀的經歴裏,許多信了主的人,卻仍然餓,仍然渇;靈裏仍感空虛,得不着完全的滿足,這是甚麽緣故呢?我們都明白吃甚麽糧食,就得着甚麽的身體,甚麼的生命。常吃有益的食物,就身體健康;常吃不良的食物,就弄壞身體,影響生命。主是生命的糧,若我們常常親近主,跟隨主,服事主,讀主的話,我們就能夠摸着基督,支取這寶貴生命的糧,靈裏就飽足。石蔭家是在每個月第二個主日下午有各樣服事交通的,有時剛遇上早上要講道,接着要教主日學,之後要參加祈禱會。午飯後先與年青人有服事上的交通,接着是同工會交通,之後還可能需要與幹事們交通。服事主是需要體力的,多參與服事,身體必會疲乏。但越服事靈裏卻是越有力量,心靈是越得着滿足的!相反,若我們與主的關係疏離,也不常讀主的話,也不努力服事主,我們的生命得不着供應,靈裏必定仍然軟弱和空虛。這樣,縱使我們已經得着耶穌基督這生命的糧,我們卻不去支取這寶貴的糧,就必定仍然餓,仍然渇,這的確是非常可惜的!
     
  2. 主給我們許多的豐富,祂引導我們走人生的路,祂供應我們日常所需,在難處時祂給我們幫助,祂賜我們喜樂平安,還給我們永遠的生命,這一切都是主賜給我們的糧,是非常寶貴的!我們是否只喜愛主賜給我們的糧,卻不願意親近這位賜糧的主呢?聖經常將主耶穌和教會的關係比喻為丈夫與妻子的關係,就用夫妻關係來作一個比喻。一個很愛妻子的丈夫,他盡力供給妻子一切日常的糧食和生活所需。他關心妻子,當妻子有困難時,他極力幫助;也盡力帶給妻子喜樂和平安。這個妻子是非常蒙福的,她應當怎樣回應丈夫的愛呢?妻子理應將丈夫放在首位,盡量爭取時間與丈夫相處;把握機會與丈夫建立更密更親的關係;多聆聽丈夫的心聲;多作丈夫喜悅的事情,來回應丈夫對她的愛,這是理所當然的!若妻子只要丈夫各方面的供應,卻不看重與丈夫建立親密的關係,她就只是將丈夫當作一張「免費長期飯票」而已!主是我們生命的糧,給我們各樣的供應。但我們是否只喜愛祂所賜的糧,卻不愛這賜糧的主呢?若我們不重視與主建立更密更親的關係,不願花時間去聆聽主的聲音,也不去作主所喜悅的事;這樣,某程度上,我們就只是將主當作是一張「免費長期飯票」而己,這是使主的心極其傷痛的!

 

四、結語

  當天的猶太人聽到主說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他們並不能接受,因為他們以為主只是木匠約瑟的兒子。他們聽到主說:「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約6:55) 他們就厭棄主,因為他們實在愚頑,不明白屬靈的真理。因此有許多人就退去,不再與主同行。彼得卻說:「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約6:68) 彼得是非常蒙福的,因為他對主有真正的認識。今天我們領受了主的祝福,明白屬靈的真理,我們知道主是生命的糧。祂給我們各樣的豐富,還給我們復活、永遠的生命。甚願我們都寶貴所得着的救恩,我們不單止愛主所賜的糧,也愛這位賜糧給我們的主,求主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