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王下4:1-7;王上18:1-5
這段經文描述有一個家庭,這個家庭遇上了很大的危機。因為家中作丈夫的死了,遺下一個寡婦和兩個兒子。這個作丈夫的是先知的門徒,死前欠下別人一身債務,以致死後債主們要將他的兒子賣作奴僕來還債。這是當時一般的做法,也有律法依據(利25:39-40)。這個寡婦哀求以利沙幫助她一家,因為她丈夫是個敬畏耶和華的人。
為何一個敬畏耶和華的人會欠下一身債務?這段聖經沒有說這個欠債的丈夫的名字。從歷史學家約瑟夫在《猶太古史》的記載,我們知道這位欠債死去的丈夫名叫俄巴底。他的事蹟記載在列王紀上第十八章。
這位俄巴底原來是北國以色列王亞哈的家宰,聖經形容他是敬畏神的人。他如何敬畏神?當時亞哈王因娶了西頓王的女兒耶洗別為妻,將偶像巴力的敬拜引進了以色列國。這個耶洗別不但將事奉敬拜巴力的風氣帶到以色列,更大舉殺害耶和華的先知。當時俄巴底因為敬畏神,便將一百個耶和華的先知收藏起來。每五十人藏在一個洞裏,並且供給他們飲食。若我們單看列王紀上的這段經文,會以為俄巴底作為王的家宰,養活一百個先知是很輕而易舉的事。原來為了要養活這一百個先知,俄巴底傾盡了自己的家財,甚至欠下人一身債。到他死後更要將兒子們賣作奴僕來抵債(利25:39-40)。聖經沒有交代何時俄巴底作了先知的門徒。在迦密山上俄巴底必定看見以利亞如何求神降火燒掉在壇上的祭物,戰勝了巴力的四百五十個先知,最後又禱告降雨,結束了三年零六個月的饑荒,證明耶和華確是真神。因為亞哈是拜巴力的,俄巴底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偶像。所以最後決定辭退了亞哈家家宰一職,作了先知的門徒。在世人眼中可能會覺得他很愚蠢,是否值得這樣付出代價,捨棄高薪厚職來作先知的門徒事奉神呢?正如今天也有主內肢體會辭退工作去修讀神學。但俄巴底因為認清了他所信的,是那位又真又活的神,便存着一個敬畏的心事奉神。正如他的名字:俄巴底──耶和華的僕人。
感謝主!神沒有忘記他僕人的工作,仍記念並供應他一家的需要。藉着以利沙所行的神跡,不但替他還清債務,更讓他一家得到生活上的供應。解決了這個家庭面對的危機。哥林多前書15章58節:「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做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主既然願意為犯罪得罪祂的人捨棄性命,死在十字架上,對那些敬畏神,殷勤服事祂的人,豈會吝嗇祂的供應和賞賜,不賜給他們呢?
感謝主!俄巴底的妻子亦是懂得依靠神的人,因此,她向以利沙先知求問神。以利沙知道她一家的情況後問她可以如何幫助她?以利沙沒有隨即變出金錢和食物來,讓這一家可以還債並得着供應。他也沒有仿傚他的師傅以利亞在撒勒法的寡婦家中所行的,叫油和麫用之不盡,來供給這一家的需要。以利亞所投靠的寡婦所面對的是生死的問題。俄巴底一家所面對的卻是兒子將會失去自由的問題。兩個家庭的情況有所不同,所以以利沙也不能照足以利亞的方法去做。我們也不能以昨日的得勝方法套用在今天面對的挑戰。
例如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是先伸出手杖叫海水分開,然後百姓才走過去。但到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約但河的時候,卻是叫祭司抬着約櫃先踏進約但河,之後河水才在上游截流,讓其餘的百姓走乾地過去。過紅海是神先開路然後人踏上這路。過約但河則是在沒有看見前路之時,人憑信心踏上,然後神才顯明那路。所以今天有同工們經交通後邀請你服事時,可能有前人經驗告訴你,當時他的學習是先回家禱告,之後聖靈給他很有感動和負擔,於是便接受了服事。但今天你被邀請服事時,禱告後卻沒有感覺,對這服事也沒有負擔,是否等於這不是神的心意呢?神可能是要你學習相信同工們的領受,放下自己的喜好,憑信心嘗試踏出一步,之後便發現自己的恩賜。因此雖說前人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傚法的卻是前人的信心,而不是前人的作事方法。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時刻仰望神的帶領,並且信靠祂。
以利沙對寡婦的回答是先問家中有甚麼?神幫助人不是要製造一些只吃飯不作工的人。神要看這個家裏有甚麼可用的,然後藉着他們信靠主的心,幫助他們將自己所有的發揮出來。在俄巴底的妻子眼中,除了一瓶油之外,甚麼都沒有了。但在先知眼中,只要有一瓶油,便足夠了。我們服事時常常看自己的恩賜只有這麼少,不足以有甚麼作為。但在神看來,只要能夠被神用得着的,便足以成就大事了!
以利沙知道這一家的需要後,吩咐這寡婦和兩個兒子作了幾件事,而這些也是我們服事時要學習的:
1. 向眾鄰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
這寡婦有油,她所缺乏的不過是空的器皿。借器皿的目的是用來載油,器皿若載滿了其他東西便不能發揮它載油的功用了,所以要空器皿。今天我們建造神家,也要找空的器皿,並且不要少借,空的器皿越多,便越能夠盛載更多主的恩典;空的器皿少,就算主的恩典有多大也沒法盛載,只會白白漏掉。例如在福音聚會中神的恩典本可以感動許多人信主的,但若我們只邀請三、四位福音朋友來參加聚會,最多便只能有三、四位得救了。
相信每個人家中總有許多器皿,不過大部份都是已載滿了東西,有些東西是必須的,有些可能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卻霸佔了這些器皿的空間。這些東西必須要被倒空,器皿才能被油充滿。同樣我們也要學習倒空自己,才能讓聖靈充滿,發揮我們服事的恩賜。倒空的意思是不讓許多世上不必要的追求霸佔了我們的心,讓更多空的器皿被釋放出來為神所用。又或許有些器皿是空的,卻藏於一角,浪費了它應有的功用。
弟兄姊妹,你有沒有空的器皿可以借出來?或願意倒空你的一些器皿為神所用?神家有需要時,請你借出來。聖經用「借」這個字很有意思。我們常常問神借,求這樣,求那樣,多數是有借沒還。其實神可以要我們還,但祂仍然問你借,因為神問你借的東西,祂必定償還。假設某弟兄欠我一百圓,我急需要十圓才乘車,我如何問這弟兄取得十圓應急?我會直接問他從欠我的一百圓中先還十塊給我,而不會向他借十圓給我,但神卻向我們借。這真是神逾格的恩典。
2. 回家,關上門
為何要關上門?是因為怕給別人偷學這無本生利方法,做成競爭嗎?不是的,以利沙吩咐寡婦這樣作是希望神的工作不受外界的騷擾,為主作工時能夠專心仰望神。
今天資訊太發達了,我們的思想都被迫跟着資訊走,很少空間留給神。有時想在手機打開每日靈糧看,但發現有十個whatsapp訊息未看,自然地便按了去看,神的話便被閣置一旁了。我們是何等軟弱!若不是主設立餅杯叫我們常常記念祂,恐怕我們早把祂的恩典忘記;若不是神藉着聖靈建立教會,叫我們肢體間彼此關顧,我相信我們早已隨流失去了。因此我們在這資訊氾濫的年代更應該有「回家,關上門」的時間。如何關上門?就是無論作甚麼服事都要有專心依靠主並保持與主親近的時間。主耶穌一天工作之先也是上到山上避開人群,禱告親近父神。所以我們也要將一些時間分別出來歸給神。例如在聚會時關上你的手機,或在個人親近神的時候遠離一些會吸引你的東西。
3. 將油倒在所有的器皿裏
寡婦回答以利沙:「婢女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沒有甚麼。」(瓶:長頸的小瓶)意思是她僅有少許油。這瓶油雖然少,但卻可以倒之不盡,只要有空的器皿,便有油不斷的供應,空的器皿用完了,油才會停止供應。我們就算有的很微少所有的微小,也不要小看自己的恩賜。若主使用便能供應給許多的人。
油代表聖靈,要讓聖靈充滿,便要先倒空器皿,要讓其他器皿得着充滿,便要將瓶中的油倒出來。約翰福音12章24節:「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同樣一瓶油若不倒出來仍是一瓶油,若倒出來便能夠倒滿許多的器皿。這是屬靈生命的奇妙,人越願意供應出去,主便會源源不絕的給你供應,讓你更多經歷主恩典(例如在不同聚會中,逾多分享自己學習,便會逾多得着聖靈給你的亮光和經歷)。只要你的瓶子有油,不論瓶子有多細小,只要你願意倒出來,主便能給你許多的油讓你足以還債,並且有餘成為自己的供應。
4. 賣油還債
相信這寡婦必定借了許多器皿,因為她最後賣了許多油,足以還債之餘,也能維持一家的生活。她得到這許多的油後,不急於自己去處理,而是先問先知以利沙,再一次看見這寡婦的信心。得了這許多的油,賣了換來的金錢,是為了甚麼?不是為了據為己有,使自己成為富豪,而是先用來還債。否則兩個兒子都要成為債主的奴僕。我們在神家得了多年屬靈的栽培,亦不是為着滿足自己的需要,叫我們成為聖經學者。而是先要還債,保羅說無論甚麼人他都欠了他們福音的債(羅1:14)。福音不止於叫人信主得救,還要讓那些初蒙恩的最終都被聖靈的膏油充滿,成為神合用的器皿。
還債不能單靠自己的力量,因自己只有一個器皿所載的油,如何夠還債?但靠着借回來的許多空器皿,被那從瓶子倒出的油載滿後,便能還清債務。所以要還債,需要有人倒空並拿出空器皿,也要有人願意倒出瓶中好像有限的油,神的家便能還債,並且有餘,供應一家的需要。
弟兄姊妹,今天我們都欠下許多福音的債。過去這兩年的福音工作停滯了不少。福音主日、出外派單張、信徒相交、受浸聚會等都因着疫情受到影響。最近因疫情緩和,好些聚會都恢復了。現在是還債的時候了,我們還有許多欠債未還,不要遲疑,趁着還有今天好好的服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