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弟兄姊妹,還記得我上一次傳講主日信息是何時呢?我想要在此處聚會至少有一年半才會知道,即大概一年半前2018年12月9日。再考一下大家,所講的題目是甚麼?上次的題目是「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這句是出自新約聖經提摩太後書1章12節,是使徒保羅所講的,大家留意前面有一個連接詞「因為」,讀中文的人都知道,有很多事情前面都有個「因為」,保羅不以傳福音的緣故遭受苦難為羞恥,因為他知道所信的是誰,這樣就能給他在面對苦難時仍然有力量、平安和喜樂。
經文背景:
如果忘記了我上次說過甚麼,也不要緊!我們先簡單重温一下使徒保羅的最後一封書信提摩太後書,這卷稱為監獄書信或者教牧書信裏面的背景。
提摩太後書的背景是使徒保羅被囚禁在羅馬監獄的時候所寫給提摩太的一封教牧書信,這次監禁跟之前有很的大差別,是完全不能夠跟外界有接觸,在第1章16-17節記載了保羅有一弟兄名叫阿尼色弗,他在羅馬多次尋找保羅,幾經艱難最終才能找到,可見他被囚的地方是十分之隱蔽的。保羅就是在這所監獄被囚時寫了一封書信給提摩太。
我先講講保羅,他原名叫掃羅,出生於基利家的大數,屬便雅憫支派,曾受教於迦瑪列拉比門下,熱心於法利賽派的教導,敵視及迫害基督徒。自從主耶穌在大馬士革的路上向他顯現以後,他的生命便完完全全被改變過來,由熱心迫害教會的人,悔改成為傳福音範圍最廣的初期教會領袖。
而保羅和提摩太的關係在第1章2節裏面是這樣描述的:「寫信給我親愛的兒子提摩太」,保羅是為福音的原故守獨身的,所以他並没有妻子和兒女,提摩太是保羅傳福音時所結的果子,後來他們一路同工,在主裏面屬靈生命的關係非常親密,猶如己出,甚至比起肉身的父子關係更為親密。
「提摩太」原文字義為「神所愛的」或「神所尊重的」,他自幼住在路司得,他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猶太人;母親和外祖母均信主,且極其虔誠,自幼教導他讀舊約聖經,保羅第二次佈道時知道提摩太已大有長進,就帶他出去傳道,作為一生的同工;為了日後在猶太人中間工作方便,保羅便給他行了割禮。這一位性格略嫌膽怯、退縮且很年輕的弟兄,身體又不強健,患有輕微腸胃病。當時提摩太大約是20多歲,竟然要肩負起以弗所教會的牧養事工,實在有著十分之大的壓力,難怪保羅在問候語裏,特別加上求主憐憫他!根據一些傳統記載,提摩太在主後65年時被保羅按立為以弗所教會的監督,在那裏事奉了15年。於主後80年,他為了傳福音被異教徒逼迫,並用石頭將他砸死,據估計當時大概是40多歲為主殉道的。
我們已經略略重温了一些背景,主給我的負擔仍然是繼續分享提摩太後書,所以今日會講第二章的前半,有5個重點要分享:
一、備心志受苦難
我們讀到第二章一開始保羅就說:「我兒啊!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原文直譯應作:「所以你,我兒啊!」,有個「所以你」在前面,表示接著勸勉的話是根據第一章末阿尼色弗的好榜樣,阿尼色弗不以福音為恥,並多次服事保羅,直到保羅被囚禁在隱蔽監獄的時候,仍然去尋找和服事保羅。而提摩太身為保羅最親愛的屬靈兒子,更加應當排除萬難,剛強事奉神。保羅囑咐提摩太把屬靈的事工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意思是要他尋找接棒人,或可稱為接班人,能承傳真道的人。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四代:第一代是使徒保羅;第二代是提摩太;第三代是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第四代是別人,即領受教導的人,然後代代相傳,使真道得以歷久不衰。而每世代的人都處於不同的環境並有著不同的特質,故我們傳福音和講見證的方法也須調校,讓神的愛得以延續下去。
我們作基督耶穌的精兵要有些準備:
1. 備心志受苦難:
這裏指傳揚福音和為主作見證都是參與屬靈的爭戰,精兵是訓練有素的,不懼怕敵人,準備隨時有身心靈受傷的情況,甚至有可能在戰場上犧牲性命。如果你是一位軍人,上級命令你上戰場抗敵,會否先讓你揀選一下敵人?就正如主安排我們身處在一些環境當中,表面看來十分困難,但我們記得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祂便賜予能力,縱然受苦仍能得勝!基督徒在學校、在職場、在家族中,常常會被別人排擠、甚至作弄和陷害。
一則寓言故事,話說有位農夫,他希望他的小麥在成長期間,不要經歷任何惡劣的氣候,能在風和日麗中長大。可是他這個願望實現之後,到了收穫的季節,小麥殼裏卻沒有籽粒。原來在小麥的成長期,若不經歷風霜雪雨的洗禮,就結不出飽滿的籽粒來。
2. 不將世務纏身:
「世務」原文是指今生的事務、世俗的事務、屬世的忙碌。軍人要準備好自己,總不可身兼平民的事務,以便隨時可以迎接作戰任務,才能達到招募他當兵的目的,討那召他當兵的人喜悅。有些信了主一段日子的人,把主起初呼召他們去事奉的心,慢慢冷卻了下來,再沒有從前那麼火熱。因為有林林總總今生的事務纏繞著,阻礙他們專心事奉主。仇敵常常利用今生的榮華、肉體的享受、是非的爭執、字句的道理、繁忙的工作、人情世故…..等等的事物,來混亂了我們爭戰的目標,磨損我們爭戰的心志。有很多基督徒因在不同生活階段中忙碌,不能專心事奉主,甚至軟弱離開了事奉神的崗位。例如:學業、進修、事業、愛情、家庭、兒女、姻親、應酬、嗜好、等等……
我以一則小故事來比喻某些基督徒的生命:
有一隻老鼠在尋找食物的時候,掉進了半滿的米缸裏,老鼠當然很高興,牠天天吃吃睡睡,日子過得很滿意舒暢,慢慢地米缸裏的米越來越少,老鼠間中也有想過是否要及早跳出米缸,但牠不捨得米缸裏的米,也放不下這樣滿意的生活。最終,米缸裏的米吃完了,而這時候老鼠根本就跳不出米缸。為何?那時候米缸已很深,又老了!牠因貪戀一時的享受,賠上了自己的生命。
我們基督徒的生命是否像這隻老鼠一樣被米缸困著,得不著真自由,時光流逝,不能回頭。求主給我們有一個正確的心志和目標,才可得主的喜悅!
3. 按規矩得冠冕:
「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後2:5),保羅引用當時古希臘運動會作比喻,必須按著競賽的規則,不可隨心所欲的去作。信徒有如參賽的運動員,我們應當以競賽的心態服事神,竭力而為,不可隨隨便便,不可使用肉體的方法,例如:作假、欺弱、媚強,只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正當事奉主的人,是寧可犧牲眼前的利益,也決不可作不合神心意和違反見證的事,各行各業,社會上每一個角色,當要行在真理光明中,才能榮耀神得冠冕。
我想起有一則基督徒的見證,那位姊妹叫做周巖,他和丈夫二人都是信主,在台灣經營餃子店,他們包的餃子是真材實料,粉皮新鮮餡料份量十足,得到街坊的讚譽和口碑。有一天,他們發現附近開了一間新店舖,原來是以前幫他們打工的學徒小劉所開的,自此生意就一落千丈,姊妹還聽到街坊說,小劉所包的餃子粉皮白亮,她很好奇便去打探一下,原來他們是放了食品添加劑,令粉皮有白亮光澤的顏色,看似十分新鮮。她回家後,夫婦二人在網上搜查,發現這些添加劑對人體是有害的,他們便堅持不改配方,寧願店舖倒閉,也堅決不損害他人的健康,要行公義不作假,按着神的規矩做事。
過了不久,市政府公佈這些添加劑是不能食用的,小劉的店子也被封了。經過此事以後,街坊知道他們是基督徒,也是誠實的商人,店舖的生意便越來越好了!
弟兄姊妹,無論我們在地上有任何角色,也必須要按著真理行事,才能得到神的稱讚。
4. 理當先得供應:
「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提後2:6),農夫的特徵是勞力耕耘,沒有勞力就沒有收成。所以,「先享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信徒的事奉是不可敷衍塞責、得過且過、馬馬虎虎,必須付出代價,花費心血和勞力。真實的事奉便帶來生命的供應,並且自己先有供應,先有屬靈上的飽足,然後才能供應給別人。想起自己服事基要真理班的學習,通常我會提早一至兩個星期預備要講的課堂,當家人晚上就寢的時候,我便可以安靜地拿著課堂筆記和聖經來備課。因工作了一整天,身體和精神當然是十分之疲憊,偶然會坐著入了睡連自己也不知道,但醒來繼續備課。奇妙的是在心靈裏面有著莫名的為主爭戰作精兵的感覺。主就賜給我悟性明白要講的真理,並得以傳講,真是很喜樂,可以供應給別人,自己也得著屬靈的餵養!這是我體驗到先得益處的道理。
5. 相信能力源頭:
保羅向提摩太講一段信心的話,和合本是譯為「可信的話」,在呂振中譯本裏面翻譯是:「以下這話是可信可靠的:……」,
其內容是說:
「我們若和他同死,也必和他同活;
這一段說話,可能是當時在眾教會當中流傳的一首短詩,也可能是使徒保羅的講話。這裏說:與主同死必同活,與主同受苦必同掌王權;否認主的必被主否認;如果不信主,主仍舊是可信;因為他不能否認自己。
有三個「必」,一個「仍舊」,一個「因為」。
前面的三個「必」,大家都會清楚是主的應許,這段裏面提到,我們若不信他,『不信主』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是指對主不忠誠堅定;另一是指棄絕信仰。但這些也沒有影響主的可信性,主仍舊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否認自己信實的本性,祂本來就是如此,並不是根據人是否相信祂而改變。
我說一個比喻,大家就容易明白,就好像我們可以認為太陽是任何形狀的、是不發亮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但這是否對太陽有絲毫的影響?是不會的,太陽仍舊是太陽!
感謝主!縱然我們為主作精兵的時候,常常有軟弱、失敗和跌倒,這些都不會有絲毫影響主向我們所懷的愛,祂是堅定不移地愛我們到底。所以,不要辜負了主向我們所懷的愛,要與主同活,堅忍到底,就必然活在祂的得勝當中,常常記念主耶穌的復活大能,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們。
重點温習:
基督耶穌的精兵:
1. 備心志受苦難
二、不將世務纏身
三、按規矩得冠冕
四、理當先得供應
五、相信能力源頭
小麥成長的過程讓我不禁聯想到,我們的成長也同樣需要經歷風風雨雨的磨鍊,不然生命就如温室裏的花朵一樣,不堪一擊,根本無法適應各種嚴峻的環境與殘酷的現實。正如聖經上說:「愚頑人安逸,必害己命。」(箴1:32) 一個人要想生命成熟,必須得經歷一些挫折、磨難,人的意志才會變得越來越堅強,看事及應對問題的能力會隨之增強,也會變得越來越成熟、老練。所以,只有苦難磨鍊才有益於我們的成長,如果一切都順利,反倒不是好事!我們要立定心志為主受苦難。
我們若堅忍到底,也必和他同掌王權;
我們若否認他,他也必否認我們;
我們若不信他,他仍舊是可信的;
因為他不能否認自己。」(提後2:11-13)
2. 不將世務纏身
3. 按規矩得冠冕
4. 理當先得供應
5. 相信能力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