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帖前5:16-18


  不知不覺2020年快將過去。往往在年終我們都會回想過去一年的生活和所經歷的。有不少人都視2020年為消失的一年。疫情下很多計劃都給打亂,本來需要到外地出差或外遊的計劃都要被擱置,不少人的生計大受打擊也有不少生命被奪去。人與人之間又因社會距離和限聚令導至某程度的疏離。每個人都需要適應新的生活模式。教會在這疫情下,有頗長的時間不能有實體聚會。肢體間的相交也受到影響。縱使在這一切困境當中,我們都深信「我的恩典夠你用……」(林前12:9),故此在我們生活中,要常常帶著感恩的心,感謝神的恩典。

 

信徒應有的生活

  保羅在帖前第五章教導帖撒羅尼迦教會的肢體應如何生活。

  「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

  神要求我們三件事:喜樂:常常(經常);禱告:不住(持續,不間斷);謝恩:凡事(任何、所有、沒有例外),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

  在這三個要求當中,本應「謝恩」是一種很自然的內心反應。當我們得著恩惠,事情變得順利,難題得到解決,我們都會帶著一個感恩的心。

  凡事謝恩 – 在任何情況下, 環境中:

  • 不單是在順境中或恩典臨到
  • 在平常日子中, 仍要常存感恩的心
  • 艱苦或困難的日子中,更需要懂得怎樣感恩

 

「凡事謝恩」是一個極其難學習的功課

  1. 順利的日子也許會忘記主恩:看不見神恩典,只看見自己的能力;或是看見神恩典,但很快就忘記了。只沉醉在順境中。
  2. 平常日子體會不到神的同在:自己忙自己的生活,沒有親近神;日復日過著刻板的生活,失去方向和動力,提不起勁親近神。
  3. 在艱苦的日子 (可以是一個大的難關,一段長時間的困難,或一個很沉重的打擊……):覺得自己處理不來,埋怨神讓你身處這樣的環境,逆境初期仍能感謝神,但時間久了,好像神不理會一樣,遭遇不平的事,神讓你在冤屈當中。

  當我們遇到難過,難堪的事,氣憤的事,解決不來的事,失望困苦的時候遇到災難,難道真的可以感謝神嗎?如果確實按事情本身,環境實況,真的感恩不來。那麼我們可以怎樣面對呢?如何能學習到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感謝神?

  有人說:「凡事從好的方面想…」;也有人說:「不要太執著,只要心裡能夠放下…」;反過來亦有人說:「這都是阿Q精神,自欺欺人…」

  這感恩的心是源於神,更是對神的認識,不等於阿Q精神,亦不等於個人內心的滿足

 

在逆境中又怎能感恩?

  我們往往以自己或該事情成為中心,祇從自己的角度看我們的遭遇,專注在所遇的環境,很難在每個艱難的遭遇裡存感恩的心。事實上我們是不能抽離所要面對的事情和環境。

  要學習感恩就先踏出第一步,就是轉一個角度看所面對的環境際遇,用另一個眼光看所遭遇的。

  約翰福音9章16-17節是關於主耶穌在安息日醫治瞎子。法利賽人,其他人和瞎子對耶穌有不同看法。法利賽人認定耶穌得罪了神,安息日犯了罪。其他人認為能行此神蹟的,不應該是一個罪人。而那個瞎子,卻親身經歷了耶穌的醫治和拯救。

  在這裏說明,同一個事件,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就有很明顯的分別。

  怎樣能在逆境中從神的角度和心思看所面對的事情?需要「離地」,才能有應有的高度和視野。

  觀念要清晰:用屬靈角度看事情和環境不等於「離地」(不切實際)或脫離現實,卻是不以自己為中心、不停留在自己思維中。

  故此要站在神的角度,即在「離開地面」的高度才能看得遠、看得廣闊──不鑽牛角尖、相對客觀及多角度看事物。

  唯有轉眼仰望耶穌:求主開啟我們眼光,讓目光不單只放在個人身上;讓我們能夠明白神在該事情上的心意;求主改變我們的心思。

  要學會從神的角度和心思看所面對的事情,先要懂得轉眼仰望主耶穌,認識穌基督的作為,才能存感恩的心。

  例子(一):約伯一直只看見自己的義,直到神回應他。因神的詰問,他才真正認識到神,知道神的大能,和祂的主權,從而謙卑下來。目光不再看自己的義,而是看見神的威榮和全能,並神的旨意和主權。故此最後他結語說:「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伯42:5)。神最終沒有給約伯解釋為何他要受那些苦難,而約伯因著認識神,他的心思被改變過來。

  例子(二):哈巴谷不明白神為何藉著惡人懲治神的百姓,以色列人。故此質疑神的公義,直到得著神的啟示,他才明白過來,並且安然接受神的安排。哈巴谷在第三章二節提到懼怕神的審判,但敬畏神,所以求神以憐憫為念。因為這個審判是不能改變的。

  在哈巴谷書3章17-19節他所以有力量面對前面的艱難,因為耶和華是他的力量,所以他更能說因耶和華而歡欣,因救他的神而喜樂,這都是感恩的源頭。

  怎樣能夠在逆境困難中感恩?剛才提及:

  1. 轉眼仰望耶穌:不再單看自己;思想主的心意和旨意如何;以主的角度看所遭遇的一切;仰賴主的掌管和帶領;順服神的主權。單仰望神,因為歷代志下20章12及15節猶大無力抵擋外敵,又不知道怎樣行,唯有讓眼目單仰望神。因為勝敗不在乎我們,乃在乎神。
  2. 在神的話語上認識神的屬性和作為:公義、審判;饒恕、赦免;憐憫、施慈愛;誠實、守約;伸冤;同行。縱使我們焦點對準神,但對神認識不深,又怎樣能夠明白神對的旨意,祂在我們身上所要成就的工作呢?我們需要對神有更深的認識,知道神昔日的作為。在困難中,他仍然帶領他的子民。因祂是公義,祂懲罰犯罪的以色列人;只要他們回轉歸向神,最終因神的慈愛,神就拯救他們。更是要看見神給我們的承諾和保證。
  3. 數算神的恩典:重溫神的作為和帶領;再次肯定神的信實;確信神仍在掌管和帶領。所羅門王在列王紀上8章56節表達神藉他僕人摩西應許賜福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先知彌迦在彌迦書7章14-20節數算神昔日怎樣管教、帶領、供應、赦免,饒恕和憐憫以色列人。並看見神的信實和慈愛。不單是知識上或頭腦上的認知,更是在生活中體會到,經歷到神的帶領。這都成為日後數算神的恩典。
  4. 平凡的日子更要多親近神:與神建立一個緊密關係;讓神在生活中真實的與我們同行 (出34:9; 路24:15);操練安靜到主的跟前。個人與神要建立一個緊密的關係,多與神親近。常聽見聖靈的聲音,像但以理一樣當面對生死的關頭,也不違反他只向耶和華敬拜,並與素常一樣。假若他沒有每天禱告感謝,親近神,恐怕他就不能面對如此的挑戰,為神站立得穩。
  5. 與肢體彼此建立:互相扶持,彼此勸勉;彼此分享的經歷主,不但榮耀神,讓別的肢體更多認識神的作為和帶領。每個信徒的經歷是有限的,故此需要有弟兄姊妹的相交,並且更重要是建基在神的話語上。

 

在基督耶穌裡

  「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保羅提醒我們神籍著基督耶穌向我們說明神的要求,並唯有靠著基督耶穌才能達成神這個要求,憑著自己是作不來的。我們能夠凡事謝恩,能夠存感恩的心感謝神,這不是我們的能力和我們的好。

  「凡事謝恩,因為是神的……旨意」:理解為:神要求我們在每件事上,要向神存感恩的心。感謝是從心而發。所以內心需存感恩而不是行為上的規範。

  為何神對我們有這樣要求,給我們這樣的一個指標?正因神對我們有這個要求的時候,我們就會好認真地去思想在這逆境下,不幸的事,困苦的事有何可以感恩的地方。當我們在凡事願意去思想,尋求在同一件事情上我們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察看,更是在神的角度看。這就是 學習感恩的功課。

  • 叫我們反思,檢視在該事情上或環境中,我們所看重的是什麼呢?
  • 有沒有想到神在該事情上或我們身上所要成就的心意又是什麼呢?
  • 有否察覺到神與我們同在呢?

 

若然我們願意去尋求,學習和操練凡事謝恩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4:6-7)

  我們就得著內在的平安,並不是外在的環境改變,而是在我們的心思意念上保守了我們。

 

感謝神的因理由

  在困苦艱難中,當我們的目光從事情上,環境中或自己個人身上,轉移到主耶穌基督和祂的心意上。我們的目光不再停留在困苦艱難上,我們所看重的就不一樣。內心感覺也改變過來,我們就得知神與我們同在,並且與我們同行。因此我們感謝神。

  我們感謝神昔日的保守,今天的同在,並明天的帶領。我們的感謝神是因著對神的信心和祂的信實。

  我們感謝神因為他沒有撇下我們為孤兒,縱使在痛苦艱難中,神的同在同行,成為我們的安慰和力量,正如哈巴谷所體現的 (哈3:16-19)。一切都不如意,生計大受影響,一無所有,沒有希望。但詩人因耶和華歡欣,他認識到神是救他的神。給他力量面對危難,能夠穩妥地行在險境當中。

 

感恩的人生──怎樣的一份功課

  神要求我們要在「凡事謝恩」這功課上學習,因為要我們在末後有旨望,並藉著這功課要成全我們,堅固我們的信心。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29:11)

  「那賜諸般恩典的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彼前5:10)

  神給我們的不是一般的要求,彷彿是一個不能達成的要求。我們卻應該視這「要求」為一個一生的功課。神把這難完成的功課給我們,就是要我們認真反思神的作為、神的屬性,更多的認識神是那位居創天造地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