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太五1-12、廿五9;啟三17-18;可十四4;約七37-39;路十42
今天我們交通到馬太福音中一段最着名的經文,也是最有商業價值的經文之一,就是登山寶訓中的「八福」。若說要不要得着八福,相信沒有信徒拒絕,但對於八福的實際意義,要真正明白卻有十分的難度。因着時間的限制,這次我們只能交通其中兩個福。
一、八福或九福?
若統計一下「有福了」這詞的次數,我們會發現出現了九次,那麼為甚麼不是九福呢?我們若小心研讀最後兩次有福了的經文,會發現這兩個福其實是指同一件事,就是有關「逼迫」的事實,所以所謂第九福只是第八福的解釋。今天在加利利海北面的八福山上,也是以一個八面型的教堂作為記念,所以一直以來教會所接受的是八福而不是九福。
二、現在的福與未來的福
仔細閱讀八福的內容,我們可以將其分為兩組。第一組是第二至第七福,中文的翻譯是「必得、必承受、必蒙及必稱為」,這六福在原文是未來式的動詞,所以這些福將會在未來才可以得着。第二組是第一及第八福,這兩福同樣是「天國是他們的」,這裏所用的動詞是現在式,表明這是我們現在已可得着的福。今天我們只會集中交通這兩個現在已可得着的福。
三、虛心的人有福了!
舊版和合本譯作「虛心」一字在修訂版及一些新的譯本中皆翻作「心靈貧窮」,不論是「虛」或是「貧窮」皆指向一個靈裏的情況,就是有需要但得不着滿足。老底嘉教會以為自己有了金錢便是富足,只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需要,主說他們需要火煉的金子、白衣及眼藥(參啟三16-18)。十個童女的比喻給我們看見愚拙的童女雖然也知道自己的需要,但卻預備不夠(參太廿五8-9)。今天我們在疫情之下,我們更明白甚麼是不夠,口罩、白米、酒精等等我們從前以為不需要擔心、不會不夠的東西,我們是否也知道靈裏有「恐怕不夠你我用的」(太廿五9) 時候?
四、天國是他們的
在主禱文中,主說:「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 天國所指是神旨意被遵行的地方,主在「八福山」上宣告天國的憲法,呼召人成為天國的子民。能在主的跟前聽見主的說話,並且切實的遵行,就是這福的主旨。我們若知道對神話語的需要,並且知道自己的不足,就會如馬利亞般「在耶穌腳前坐着聽他的道」(路十39)。主說她「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路十42),我們會否看見這也是主給我們的福。
五、住棚節的宣告
在新約中題及住棚節的經文只有一處,就是約翰福音第七章。今年的住棚節是昨天(10月3日)開始,主在「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約七37)宣告「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裏來喝。」(約七37) 在以斯拉後,猶太人定了這日為讀經節(Simchat Torah),是一年讀經安排的開始,今年的讀經節就在下主日(10月11日)。今天在「八福山」上,有一座建築物稱為Domus Galilaeae,坐落在一處認為是主宣告登山寶訓之地方,是一個極大的研經中心。
六、為義受逼迫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難處,便以為自己是為義受逼迫,但按主在下文的解釋,逼迫的內容是「因我辱罵你們」及「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太五11),並且指出「在你們以前的先知」(太五12)也遇見同樣的事。在主前的先知如施洗約翰,他傳天國近了,最後被人逼迫至死,舊約的眾先知也是一樣。先知又稱為先見,因為他們的特徵就是耶和華的話臨到他們的人。他們不單聽見神的話,並且一生遵行,也將聽見的話傳給當代的人。但世人聽見神的道會怎樣回應呢?猶太人的亡國就是他們面對神話語反應的成績。神對撒母耳說百姓要自己立一個王治理而不要神為王,今天我們要在世上傳另一位主、一位王、並且我們今天已得着天國子民的身份,必定會遇上世人的逼迫,但主說我們將得着天國作為我們的福氣。
問題思想:
1. 為了明白神的話,你可以枉費多少時間精神?
2. 今天你是否選擇以神為王,還是像世人一樣,追尋一位地上的主?
天國的八福
- 詳細內容
- 講員: 蔡仕光
- 分類: 主日信息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