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雅五12;太五33、廿三16-22;利十九12;太廿三1-3、廿六63-64  


  面對人生的大計,雅各教導我們只有主願意下,人才可保存氣息,人的謀算才有可能。今天我們交通雅各另一個教導,『無論何誓都不可起』。表面上我們不難明白雅各的意思,但在現今以契約為核心的社會,雅各的教導要怎樣實行呢?

 

一、日常起誓的時候

  一個國家總統就職要起誓,一個地方如香港的首長就職也要起誓,主要官員及立法會議員要起誓,入籍一個國家也要起誓,在法庭作證要起誓,結婚時也要起誓。如果『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作字面解,在現今的社會實在為難。在美國有一些弟兄姊妹真的實行『無論何誓也不起』,結果為這些人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應這個困局,有學者認為這裏所說的不包括法律上要求的誓,當然這樣可以解決一些難處,但這是否聖經的原意,又是否雅各教導的意思?

 

二、聖經中起誓的榜樣

  摩西在申命記中吩咐以色列人可以指着神起誓。神也曾起誓應許以色列人進迦南,後因人犯罪神又起誓不容他們進去。其後約瑟要以色列人起誓日後要帶他的骸骨回迦南地安葬;大衞也曾起誓要立所羅門為王。新約時保羅也曾起誓及許拿細耳人的願;啟示錄中連天使也曾起誓。這一連串的例子說明不論新舊約,聖經並不禁止人起誓,但為甚麼雅各說出『無論何誓都不可起』的禁令呢?

 

三、登山寶訓

  其實雅各的教導是引述主的登山寶訓,所以要明白雅各的教導,就要先瞭解主的教導。主說他們已聽過古人的吩咐,『不可背誓』作開場白,明顯是針對人背誓的問題。主以『甚麼誓都不可起』作對比,說出雅各引用的教導,不可指着天起誓、也不可指着地起誓。但主的教導不單出現在馬太福音第五章中,也在廿三章中主作詳細的解釋。當時人說:『凡指着殿起誓的,這算不得什麼;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該謹守。』(太23:16)聖經中以金製成的器具只放在聖所之內,是祭司以外的人所看不到的。就算是聖穌時期的聖殿,殿門口的天花放置了以金製成的葡萄樹,人也只可以在殿門口向上望才可看到,所以要指着殿中的金子起誓難度極高,用這藉口無疑是將起誓當吃生菜,全無誠意遵行。

 

四、不可起假誓

  你們又說:『凡指着壇起誓的,這算不得什麼;只是凡指着壇上禮物起誓的,他就該謹守。』(太23:18)指着壇或是指着壇上的禮物分別極微,事後可以任人解說,可說全不將起誓放在眼內。所以主說無論如何人不能巧立名目背誓,這也是登山寶訓中主教導的引發點。利未記是摩西五經的中心,也是摩西律法的心臟。利未記十九章十二節警告人『不可指着我的名起假誓,褻瀆你神的名。我是耶和華。』不可起假誓就是古人教導不可背誓的根據,背誓等同褻瀆神,是極嚴重的事。所以主說這是『出於那惡者』,雅各說人起誓而不遵守,將『落在審判之下』。

 

五、是就說是

  主說:『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第一個『是』是指着起誓者的心,我們是否計算清楚自己有能力、時間及心志,將全力完成所起的誓。若答案是『是』,我們就應說是,起誓的話更應如此。若答案是『不是』,我們就應說不是,絕不能起誓說是,口是心非。法利賽人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他們能說不能行,說時冠冕堂皇,遵行時無影無踪。他們對人假冒為善,何況對神的誓言,作為宗教領袖,不單羞辱自己的名,也羞辱神的名。

 

六、韋斯敏斯德信條

  在英國一群清教徒曾在韋斯敏斯德商討基督徒的信徒生活原則,其中的第廿二信條就論及起誓。他們指出起誓是很嚴肅重大的事,不得輕率起誓,只可指着神起誓,也要誠實遵行所起的誓,不可以雙關字句背誓。對人的誓如此,若我們是向神起誓,更應盡心、盡性、盡意的行,以表明我們對神的愛。


問題思想
1. 我們是否一個常常起誓的人?在你一生中最大的誓言是甚麼?
2. 我們在神面前有沒有未完成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