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以弗所書六10-24
從每天的新聞中,我們很容易感受得到這是一個充滿衝擊和衝突的世代。國家與國家(日本和中國在釣魚島主權上起衝突、菲律賓和中國在南海主權上起衝突)、行政與立法(議員因政見不同而與官員起衝突)、警察與人民(佔領中環)、學校與學生(大學的校委會與學生起衝突)、父母與兒女、上司與下屬等等。即使是戀愛中的男女,不知道為什麼,男的在街頭跪在地上,被女的摑了耳光十四次;甚至於素未謀面的人,因為在旅遊的時候因購物起了衝突,其中一方就活活的被打,最後死掉。所以,不用說到恐怖主義,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經絕對有理由說今天是一個充滿衝擊和衝突的世代。
弟兄姊妹,我們活在今天的時代中,也逃不過種種的衝擊和衝突。衝擊和衝突的源頭來自四面八方,總有一些會衝向我們,甚至於在主的身體──教會,在弟兄姊妹之間,也可以起衝突。我們可以想一下,我們現在是否正面對衝突呢?在我們的心中,有沒有起了衝突的對象呢?無論是外面的人,或者是教會裡面的,也許我們都有一些起了衝突的對象。尤其是在教會中,魔鬼總是要利用種種的手段,要破壞聖靈所賜給教會靈裡的合一,就是要利用衝突來破壞神永遠的旨意。
世人怎樣面對衝擊和衝突呢?很多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文明一點的就是通過談判調解,或者是訴諸於法庭,在庭上講道理,不過是你講你的道理;我講我的道理。那麼,聖經怎樣教導我們面對衝擊和衝突呢?以弗所書告訴我們,我們蒙召之後,首先要培養的素養,就是凡事謙虛、溫柔、忍耐。「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弗4:1-2上)這些屬靈的素養才能真正幫助我們面對每天所遇到的衝擊和衝突。今天,我們集中來看「溫柔」。有一個電視廣告:兩個女孩子討論如何挑選男朋友,是溫柔一點的比較好呢,還是man(男性化)一點的比較好呢。什麼是溫柔呢?溫和柔順、放下主見、軟弱怯懦、輕聲談吐等等。大家心中都清楚什麼是溫柔。一般人所理解的溫柔主要都是與生俱來的 ,但聖經所說的溫柔並不是這樣。
如何培養屬靈的溫柔
屬靈的溫柔是怎樣的
摩西和彼得的學習
摩西起初是一個不溫柔不受約束的人,面對衝擊和衝突時所表現出來的是血氣、衝動和暴力。就算是學了世上一切知識,滿有教養,仍離不開用拳頭來解決問題。「摩西長大,他出去到他弟兄那裡,看他們的重擔,見一個埃及人打希伯來人的一個弟兄。他左右觀看,見沒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裡。」(出2:11-12)神要改變他,摩西在曠野四十年接受神的改造,最終變得滿有屬靈的溫柔。
「摩西娶了古實女子為妻。米利暗和亞倫因他所娶的古實女子就毀謗他,說:難道耶和華單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麼?這話耶和華聽見了。(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耶和華忽然對摩西、亞倫、米利暗說:你們三個人都出來,到會幕這裡。他們三個人就出來了。耶和華在雲柱中降臨,站在會幕門口,召亞倫和米利暗,二人就出來了。耶和華說:你們且聽我的話:你們中間若有先知,我耶和華必在異象中向他顯現,在夢中與他說話。我的僕人摩西不是這樣;他是在我全家盡忠的。我要與他面對面說話,乃是明說,不用謎語,並且他必見我的形像。你們毀謗我的僕人摩西,為何不懼怕呢?」耶和華就向他們二人發怒而去。」(民12:1-9)
米利暗和亞倫對摩西的指控表面上是家庭問題,實際上是挑戰摩西的屬靈權柄。可知米利暗是先知,而亞倫是大祭司,他們要起來衝擊摩西。這次摩西沒有衝動,也沒有為自己辯護。因他接受神一切的安排,所以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能不作聲,能約束自己。因此神稱他「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這就是屬靈的溫柔。最後,神站出來替摩西辯護。
年青的彼得一向都表現急躁、勇於發表,但卻常常失言犯錯。當主耶穌被捉拿的時候,面對突然而來的衝擊,他竟然用刀砍下了大祭司僕人的右耳。這當然不是屬靈的溫柔,這是以暴易暴,是極其衝動的表現。「你們找誰?他們回答說:找拿撒勒人耶穌。耶穌說:我就是……耶穌一說我就是,他們就退後倒在地上……西門彼得帶著一把刀,就拔出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耶穌就對彼得說: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約18:7-11)。
主對彼得說:「收刀入鞘」,這才是屬靈的溫柔。在面對捉拿,面對衝擊的時候,主本可以差派天使來保護祂,但祂卻沒有,祂寧願順服神的安排,因此祂能表現柔和,這溫柔回答「我就是」所釋出的力量,就能叫眾人退後倒在地上。相反,彼得用刀的表現就是血氣。主是以愛來面對衝擊祂的人,祂能與賣祂的猶大親嘴、能醫治被砍下耳朵的大祭司的僕人、也能在十字架上為釘祂的人禱告,這就是屬靈的溫柔。
但願我們都學習「收刀入鞘」,操練屬靈的溫柔。過了幾十年之後,彼得果然學會了,聖靈在彼得身上結出了果子,顯現出溫柔的屬性來。在彼得書信中,他提醒信徒如何面對衝擊和衝突「……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叫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可以叫那誣賴你們在基督裡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前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