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申卅三25、書十四11、民十四24、來十一6
詩歌:319首   


  「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申卅三25)這祝福是摩西指著亞設支派說的。迦勒這位猶大支派的勇士在曠野飄流了40年之後,親口作見證説:「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這祝福應同樣臨到像迦勒一樣的真以色列人。簡單而言,這祝福有兩方面的意思:

  1. “… and your strength will equal your days.”(NIV)──你在世的日子,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必有足夠的力量伴隨著你:「無論在任何環境,我們都有足夠的能力、恩典和智慧來面對每一天」;
  2. “… and as thy days, so shall thy strength be.”(KJV)──如何渡過每一天,決定你力量的來源:做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很大程度受到他的信念和價值觀所影響;信靠神,神就成為你的力量、祂要負你的責任;信靠自己、就凡事要靠自己了。

  耶和華起誓說、以色列人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纔能進去(民十四28-30)。迦勒為何蒙神悅納,得以進入應許之地?究竟迦勒和其他603,548名死在曠野的以色列戰士的分別在那裡(民一45)?

 

一、神稱讚迦勒兩方面

  當十二個探子偵察迦南地後回來覆命,其中十個探子異口同聲地報惡信,說當中的居民是身量高大、是吞吃人的巨人,而以色列人在他們眼中有如蚱蜢一樣軟弱微小(民十三32-33)。十個探子的惡信使百姓信心全失,喧嚷哭號,且向摩西發怨言,甚至想背叛神,回埃及去。唯獨迦勒和約書亞有迥然不同的表現,他們不怕群情洶湧,勇敢的鼓勵百姓剛強壯膽倚靠神,神特別稱讚迦勒:

1. 另有一個心志(民十四24)

  神稱讚迦勒為另有一個心志,可見心志十分重要。例如:

  1. 但以理:「但以理卻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飲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監長容他不玷污自己。」(但一8)
  2. 以斯拉:「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拉七10)

  立志:「確立目標與實現這目標的決心與毅力」。迦勒的人生目標就是要成就神的旨意、實現神的應許,定意進入並得到神所賜予的迦南美地。今天你的志向是甚麼呢?保羅説:「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離開身外,我們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林後五9)故此所有信徒都應立定志向──要得主的喜悅。

2. 專心跟從神

  聖經一共5次說迦勒是一個專心跟從主的人(民十四24、卅二12;申一36;書十四8-9,14)。專心的意思是不受其他任何人、事、物以至環境的影響,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相信神的應許、毫不猶疑地站在神的一邊,這是他對神的回應和態度。以色列人因不信被神管教,且要在曠野飄流四十年,凡發怨言的必死亡。迦勒也須與眾人一起飄流四十年,才得進入應許之地。他忠貞到底,悠長的四十年沒有吞噬迦勒專一跟從神的心。

 

二、迦勒和其他以色列人的分別

  神不喜歡那一代的以色列人是因為「……他們心裡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來三8-19)因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信乃是人得神喜悅的基本條件;信心叫人認定「神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信心乃是經歷神一切豐富的訣竅。

1. 以色列人為何會放棄呢?因為懼怕爭戰

  雖然百姓心都消化,其他十位首領也改變了,但迦勒不因環境的改變或人事的改變而灰心喪志,他對神的心志始終如一。信心產生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林後五7)故此他不怕巨人、不怕爭戰!

2. 面對相同的環境和難處,卻有截然不同的理解、態度和反應

  迦勒信心的對象是神的自己,他信神的信實不變,他信神的慈愛和大能,他信「神是」一切困難的解決者,他對這位偉大的神有信心!他的勇氣是建立在對神的認識上,而非信任以色列人有能力征服敵人、他由始至終都選擇站在神的一邊。

3. 堅持和持守真理,不退後、不妥協

  真理不以人數多寡、聲音大少來衡量。迦勒無法贊同多數人的意見,因為那是不信神的表現。我們時常受到「大家都這麼作」的影響。很容易像以色列百姓,做一個盲從的跟隨者。其實人數多寡不是判斷是非的標準。今天的社會各人自以為是、唯利是圖,我們需要堅持和遵行聖經的真理。

4. 你的選擇是甚麼

  我們每天都要作出選擇和決定。今天也有三大類型的基督徒,究竟你會像迦勒一樣,堅持站在神的一邊,信靠神的應許;抑或像另外幾個探子,單憑自己的觀察和理解,以至散佈悪信,使人對神失去信心?又或者成為盲目的大多數,人云亦云?但願我們都像迦勒一樣,立志專心跟從神,就能得著神的應許,進入並享受迦南的豐富。雖然前面一定有困難和挑戰,但神會賜下足夠恩典,並負我們的一切責任。

 

三、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

  從約書亞記十四章6-15節及十五章13-16節的經文中,看到迦勒一直到老年仍依靠神,是忠心服事跟隨主的典範。「我還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書十四11)究竟迦勒是如何過他的日子?以致他能夠在八十以上高齡,仍能豪邁地面對敵人,勇敢請戰、並能得勝呢!他最少我們以下四方面的啟發與榜樣:

1. 從平凡中看見不平凡

  神的話告訴我們:神不喜悅那些以色列人是目為他們「心裡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原因是存著「不信的惡心」(參來三8-19)。同一道理,迦勒得神的喜悅、實現了神的應許,是因著信。故此他心裡「清楚明白」,雖然他也要與其他不信的以色列人共同承擔神的審判,在曠野渡過四十年的漂流生活,期間枯躁難耐,乏善足陳,當大部份的以色列人在埋怨時,他卻仍舊看到神的保守和不斷的供應,譬如沿沿不絕的食物和水源,而且眾人的腳不腫、鞋不破(參申廿九5),這一切清楚顕示出神的作為!「你今天是如何過日子呢?是埋怨、無所無謂、抑或處處看見神的作為,以至可以凡事謝恩?」

2. 常作準備、永不認老

  四十五年過去了,但迦勒深信神的應許無誤,不會因時間過去而有所改變。他的心仍舊火熱、大有勇氣。雖然已八十五歲了,但無論是爭戰,是出入,他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證明他身心一點都沒懈怠,不氣餒。估計他在這段磨難的日子,仍經常操練、保持強健的體魄,耐心等候神實現對以色列和迦勒個人的應許。我們也應保持年輕熱情的心態,鍛鍊強健的體魄,隨時為主所用。「年紀不能成為阻止我們跟隨主、事奉主的理由。」

3. 生命不斷成長,接受更大託負

  因著每天充實的生活,對神認識的增加,生命不斷的成長,最後時候到了,他願意接受挑戰,靠著神面對和征服更強大的敵人。迦勒承擔了生命中最艱巨的工作,選擇了最難的工程、打最難打的亞衲族山地的人,攻取敵人最寬大堅固的城──希伯崙。(民十三21,22)「或者耶和華照他所應許的與我同在,我就把他們趕出去。」(書十四12)他不怕敵人的強頑、因他知道得勝不是倚靠自己的能力,乃是倚靠神的同在。故最終大獲全勝,把三個亞納族人的族長完全趕出(書十五14)。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要在主的面光底下好好省察,免得落在黑暗裡仍不自知,到見主面就要哀哭切齒、懊悔莫及了!

4. 作好榜樣,培育屬靈的下一代,承傳神的見證

  迦勒鼓勵年青一代起來,為神的國爭戰。俄陀聶因他的榜樣和鼓勵,承接使命,征服敵人,成為以色列進迦南後第一位士師(士三)。他的女兒學會了珍惜神的產業,深曉生命之道,得田地獲糧食,更為丈夫求得活泉。我們今天也要把握机會,鼓勵更多年青人看重神所賜屬靈的產業,為主爭戰,靠主得勝;並且要單單依靠主、唯有衪才是生命糧、是我們的飽足,是我們生命的供應。衪也是活水泉,離了衪就不能結果子,生命也必枯乾。

 

四、總結

  以色列人要享用並承受神的應許,必須藉著爭戰,並且在爭戰裡承受和持守神所賜的產業。爭戰得勝的秘訣,是在乎人揀選神,並跟上他的定規。就像迦勒一樣,他相信並按神的話而行、這樣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爭戰是會遇到困難,但解決困難不在乎人自己的能力,而是按照神的旨意而行。歷史教訓我們,以色列人出埃及,除了迦勒和約書亞二人,成年的男丁全不能進入迦南地。「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林前十11)我們今天不要重蹈覆轍,惹來神的憤怒。

  迦勒得勝的秘訣在那裡呢?「他另有一個心志,專心跟從耶和華。」因此,當其他的以色列人失敗時,他卻能節節得勝。為甚麼迦勒到八十五歲仍能相信神與他同在呢?因為他相信神的話,他選擇和堅持站在神的一邊。迦勒從未改變對神的忠心和信靠,以至他能在平凡中看到神不平凡的作為、生命不斷成長,並且常作準備,凡事依靠神、無畏無懼,這就是迦勒得勝的秘訣。但願他成為我們的榜樣,激勵我們專心跟從神。認真充實的過每一天,神也一樣會賜下足夠恩典和力量,帶領我們進入祂的應許和基督的豐富裡。